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当前位置:
宏观经济形势与农产品价格调控——张利庠教授对话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
发布于:2011年7月12日    来源:本站原创
广告
广告

时间:2011年4月20日

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前湖迎宾馆

对象: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姚景源先生

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张利庠教授

参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研究生 郭杰

2011年4月20号上午,在2011年饲料行业发展论坛期间,张利庠教授应约对姚景源总经济师进行了高端访谈,两人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热点问题和农产品价格调控等问题展开访谈。

  张利庠教授(以下简称张教授):姚总您好,欢迎您进入我们的热点访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问题和农产品价格问题一直成为困惑我们的热点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满分是100分,让您对当前我国的经济运行状况打个分,您打多少分?

  姚景源总经济师(以下简称姚总):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特点是总体平稳,2011年一季度开局良好,好就好在平稳。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是9.7%,我们往前推两个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是9.6%,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是9.8%,没有大的波动。我们的工业增长速度是14.4%,投资增长速度25.0%,与历年的情况相比,都是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状态,所以目前经济状态好在“平稳”二字,所以现在我们要巩固平稳的态势。去年年底我们在担心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增长过快过热,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大家都想大干一场,所以从中国历史的经验来看经济增长速度也非常有可能上去,如果经济过快过热再加上需求拉动,物价就会恶化,物价会上涨。还有一个趋势担心就是物价下行,目前这个9.7%的增长速度既不是过快过热也不是物价下行的状态。

  当前存在的问题就是物价上涨, 3月份CPI指数上涨5.4%,概念就是创造了32个月以来的最高记录。物价上涨有个结构性特征就是吃的东西物价上涨,食品价格上涨是影响面影响程度很高的问题,食品价格上涨是关系民生的问题,可以说食品价格变化会冲击到每一个人,冲击到一个人的每一天,这就是一个大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今年的经济形式好在增长稳定,但是物价上涨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

  张教授:说到物价上涨,您也讲到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近几年农产品物价变动非常大,现在政府对农产品的价格管控也越来越多,关于农产品价格形成您觉得是政府管控好还是市场调节好?

  姚总:我觉得农产品价格主是要靠市场调节,必须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形成价格这一基础,市场调控形成价格才能相对稳定,产品价格价值才能趋于一致。但是对于特殊性产品不排斥政府调控。比如说粮食,粮食的价格形成是市场调节和政府管控共同作用形成的。粮食价格同时关系到农民利益和城市消费者的利益,粮食价格升高会增加农民的收益,但是会影响到城市低收入者,城市低收入者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粮食价格的升高对其影响程度更大,粮食价格的变动对城市高收入者的影响相对不明显。提高农民收益,保护城市低收入者利益,政府要适当干预。历史上几次大的经济波动都是因为粮食出了问题。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食问题在中国能左右全局,影响社会稳定,所以部分农产品的价格形成需要市场调节结合政府干预。但是其他的农产品价格形成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水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字,水果是最早价格放开的产品,所以现在水果市场的特点就是由于市场调节的作用,我们可以在冬天可以吃到夏天的水果,在一个地方吃到全国的水果,而且水果市场价格全国趋于一致,所以水果价格很难有大的波动,当然这次水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30%左右,但是主要原因是成本推动,总的来说水果的价格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由于市场的作用,基本由供求关系定价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价格势态。粮食价格的变动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我觉得粮食价格还是需要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共同调节,肉禽蛋奶等农产品市场由于农业基础薄弱,所以还是需要政府的扶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推动科技进步,这是很重要的。

                   张利庠教授访谈姚景源经济师现场

  张教授:目前一方面政府控制物价,另一方面企业生产成本又上升,这样是不是降低企业利润甚至造成其损失?

  姚总:这次价格上涨的原因太复杂了,我们有国际因素,有实物性膨胀因素,这个是企业无法应对的,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汇率,使人民币升值能够对冲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通过补贴、降低汇率来帮助企业应对这些问题,没有政府的帮助,企业是没有办法应对实物性通胀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货币问题,这是企业没办法的应对的,只有政府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给物价上涨提供货币条件。第三就是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发展生产增加供给,政府要实施积极的政策,实施支农惠农的政策,只靠农民自己增加农产品供给是不行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搞活农产品流通,片面的说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是不对的,因为农产品流通的一端是千家万户的农户,另一端是千家万户消费者,提高市场效率要有中间环节来实现对接,农超对接的模式必须要是大的超市才能做。流通环节是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必经环节,发展农业经济产业政府要加大对中间流通环节的政策支持,扶持农业流通体系建设。

  张教授:您提的思路很新颖,过去强调的流通都是把东西卖给农村,而帮助农民把东西卖出去这一点比较困难,这方面的困难主要是什么造成的?

  姚总:一是政府政策导向问题,比如我们有家电下乡补贴,但是农民的东西往外卖没有补贴。另一方面家电企业是大企业,有实现生产供给大于需求的能力,家电下乡补贴能促进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往外卖没有政府补贴,利润率低,我们在这一方面的科技水平又低,农产品从田间到消费者要消耗20%左右,这都是运输系统建设、管理水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实现最佳的运输途径,当然目前我们有绿色通道等这方面的措施,但这还是不够。汽车电视机在运输的过程中没有损耗,运输成本是管理问题,现代化的管理可以实现最佳的运输途径减少运输成本。发展农业还是要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家电下乡成了气候是因为政府有补贴,但是农民都往外掏钱买家电,国家应该实施措施使补贴用到农产品往外卖的流通体系建设。全国做好农产品物流的公司很少,我知道南京雨润做的还不错,我觉得农产品物流公司非常有前景,雨润还是应该扩展过来做成一真正的大的物流。

  张教授:畜牧行业的运输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而且成本太高了,占到价格的百分之六七十,内在的东西反而不值钱。关于中国的经济,您之前提到了三个“不”: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能不能给我们具体讲解一下不协调?

  姚总:中国经济存在的三“不”就是: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不协调是指投资消费比例关系失衡,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第一产业农业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工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占的比例太低,这本身就是不协调。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上,我们过去主要是靠出口,内需上主要是靠投资,这都是不协调。

  张教授:农业基础薄弱,您觉得应该怎样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姚总:我觉得发展农业的问题,一是农业要走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走大农业的道路。之前我们取消了农民公社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社会关系上的重大变革,这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少了,地少了,但是农业生产的东西多了,我们比以前吃得好了。但是显然这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规模生产还是不行的,千家万户小生产效率还是低的。农业发展还是要走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这些年我们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比如说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结果就是让生产要素,如土地和经营土地有才干的人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和土地要素的结合。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集中之后,才有利于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实施,农业发展的根本也是调整结构,一家就10亩8亩地怎么调结构?土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就可以研究怎样调整结构,怎样用优良的种子、怎样用机械化,现代科技的东西都能用上了。我特别看重土地流转措施,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可以解决问题。

  张教授:但是现在土地流转又存在很多问题。

  姚总:土地流转的问题就在于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很多政策到基层就会变异。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农民可能会失去土地失去保障,又得不到足够的补偿,变成三无人员:无土地、无保障、无工作,这样反而又不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怎样保护农民的利益在实施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很重要,土地流转的原则是农民自愿,但是“自愿”两字保护农民利益是不够的,因为农民很多时候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想不到长远。所以我们要通过法律政策切实保护农民最终利益和长远利益。

  张教授: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出了一些问题,我们就不走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

  姚总:对,农业问题还是要走产业化之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组织起来,那时候我们用的是合作社,高级社,人民公社,是靠计划经济手段组织起来,当时解决中国兵荒马乱战争废墟的状况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还是组织起来的问题,怎样用现代化的农业提高其组织化现代化程度,现在需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把农民组织起来。

  张教授:您认为土地流转下一步就是肯定要推广?

  姚总:我认为就是在有法律保护农民根本和长远利益的基础上,要加快推广,这是实现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的必由之路,是绕不开的。

  张教授:农产品价格调控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关于调控的艺术,既要有效果又要符合法律规范和市场运行规律?您走过很多地方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了解,您觉得农产品价格调控有哪些方式,哪些方式是比较有效果的?

  姚总:我觉得农产品价格调控的根本思路就是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上的基础性作用,这是根本的。我们维持市场秩序要做的就是查治破坏市场秩序的不法分子。就是只要把市场经济制度维护好了,市场作用会自然形成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政府调节的作用不是给农产品规定固定的价格,规定涨价多少也是不对的,政府的作用就是监督经济主体是否遵守和维护市场秩序。行业协会或者企业之间宣布暂时不涨价也是错误的,按照市场规律该涨就得涨,不你能涨就不涨。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市场企业垄断形成价格联盟,通过制造谣言,发表虚假的市场信息制造谣言、引起恐慌,从中赚取不法利润,这种现象现在非常严重。政府加强市场建设,下大力气整治市场秩序。全世界都没有把大蒜和绿豆当作投资对象的,经济学家解释不了,这些不具备经济特征,所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政府出手。

  张教授:当前企业制造垄断似乎已经成了经营致胜的法宝。

  姚总:现在企业之间不是通过竞争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成本等等,而是靠价格同盟和垄断,可能几个人在一起吃一顿饭就把价格定下来形成同盟,这是破坏市场秩序的,现在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都缺乏。

  张教授:市场价格垄断手段有价格同盟,还有什么?

  姚总:散布虚假信息、制造谣言等等这些都是,所以不仅仅是破坏市场秩序的问题,现在的企业存在道德低下的问题。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各种假象,市场秩序的问题和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市场秩序建设力度不够都有关系。

  张教授:国际上市场经济秩序成熟的国家都反垄断法,我们国家好像在这方面的法律建设还不够?

  姚总:国际上散布虚假信息,制造价格同盟是要坐牢的,企业要倾家荡产。当前出的瘦肉精事件,双汇还开万人誓师大会,这就是示威大会,出这么大的错事发人代表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要坐牢。我觉得法律就是要严格,我们付出的代价可以获得人们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敬畏,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市场经济秩序,而当前企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就跟随地吐痰一样随便。

  张教授:这个词用的非常形象,我们现在在搞市场经济,但是很多企业都在玩弄市场秩,这反而成为一种经营手段,缺乏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敬畏。在国外是不是有专门的反垄断学科?

  姚总: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完善,当然市场经济秩序的建设要有一个过程,现在我们应该要加快这个过程。

  张教授:国家如果在这方面加大力气,物价的变动应该会更有秩序,除了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等,国家还有哪些其他调控物价的手段?

  姚总:还要增加物资储备,我们常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还不是要国家加大粮食储备。涉及民生的产品政府尽可能的要有市场储备,因为市场是变化的,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不一样,工业品就只面对市场风险一类风险,而农业要面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类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决策来规避市场风险。但是农业自然风险不能让农民自己承担,政府要承担自然风险。粮食、植物油、肉、棉花、糖等都要有充裕的国家储备。

  张教授:自然灾害这个公共性的危害是不是也可以通过保险来应对?

  姚总:将来可以发展这个自然灾害险,现在的保险公司不愿意做,但是将来保险公司可以进入这个自然灾害险领域。早期引导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性的保险,这是一个途径,但是全由政府来承担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要通过风险共担来分担风险,不能把风险全都压在农民身上,农民承担不起。

  张教授:刚刚您也讲到农产品价格适当的上涨,使价格体现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但是是不是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姚总:现在农业物资价格都在上涨,如化肥农药的价格,所以农产品生产成本增长很多,同时农民务农的机会成本也上涨很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主张教授农产品价格要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当然对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一方面,历史上来讲,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总是高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第二个方面就是农产品价格主要是影响城市的低收入者。所以我们在使农产品价格有一个较好的价格上涨的同时,可以对城市低收入群体有一定的补贴。农产品价格上涨在短期内肯定推高物价,但是从长期来看我们的恩格而系数下降的,全世界都这样,1978年我们的城镇恩格尔系数是57%,现在是30%多,从长期来看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是减弱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的主要是低收入者,但是如果对低收入者实施补贴,加快低收入者的增收的数量和速度可以减少影响。

  张教授:年前恩格尔系数计算降低了食品支出的权重,这个应该怎么解释?

  姚总:这是根据客观消费来制定的权重,食品支出在实际中是下降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食品权重还是高的。按照客观的事实,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是下降的趋势,曲线是下行的。每年都会有权重比例的调整。

  张教授:现在咱们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很高,但是社会又很稳定,没有发生其他国家预期的动荡,对这个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姚总:恩格尔系数都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恩格尔系数下降20多个百分点,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同时与比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高出20多个百分点,这都是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

  张教授:有人认为进入下一步发展三产业是重点应该放在第三产业,将来房地产不赚钱了,工厂也不赚钱了,赚钱的就是金融了,会不会步美国后尘?
 

 

  姚总:我们的发展重点还是要发展实体经济,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矛盾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还是要靠发展来解决,而发展就是要发展实体经济,我们一定不能像一些西方国家追求虚拟经济,我们还没有那个阶段。我们要大气力去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上不去虚拟经济就上不去,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金融行业就是无根之木。十二五规划我们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有把现有的制造业改造提升,扶持新兴战略性产业。

  张教授:现在有一种论调是国外资本让人民币在短期内大幅度贬值,就是因为在华外资企业的资本和中国的外汇储备大致相当,如果他们大规模转移出去的话,就会出现人民币狂兑美元的现象,造成人民币贬值。

  姚总:外资企业为什么要大规模转移?现在中国是全世界企业投资利润率增长最高的国家,外资来到中国是来赚钱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发动机,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现在美国灭火了,就剩一个中国了。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可以赚大钱,德国大众在中国的利润要超过在德国本土的利润,像很多日本的企业也都是这样。外资企业没有大宗撤出的理由,有人讲的外资撤逃都是冷战思维。即使现在在中国的生产成本有所上升,但是投资环境好是好于其他的国家,中国还是全世界能为其带来最高利润的。

  张教授:人民币下一步的价值趋势是怎样的?

  姚总:总的来讲,下一步人民币还是小幅升值的趋势,我们要避免大幅升值,不然,出口竞争力、就业会等方面受到影响。

  张教授:姚总的观点确实都非常有针对性,今天的访谈就先到这,非常感谢!

  附:姚景源总经济师简介

  姚景源1950年10月出生于吉林长春,祖籍山东昌邑。现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198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世界经济系,取得硕士学位. 曾任国家经委副处长、商业部政策研究室副处长、国际合作司处长、副司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商业行业分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国内贸易部商业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安徽省阜阳市委书记、市政府代市长、市长、党组书记、安徽省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前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

  姚景源1968年他中学毕业后汇入了知识青年下乡的洪流,开始了三年的农民生涯。1971年他来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先后做过电焊工、锻工、政治处干事、分厂团委书记,在这里一干就是9年。文革后恢复高考,姚景源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勤奋,自修了大学课程,1980年,他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1983年他毕业于吉林大学世界经济系,取得硕士学位。

  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家经委,1985年任副处长。1988年他被调商业部工作,先后任政策研究室副处长、国际合作司处长、副司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商业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后在国内贸易部工作,任国内贸易部商业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务。此后,在干部交流中,他被调往安徽省先后任政府副秘书长,阜阳市市长,安徽省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位。现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

  姚景源能够成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源于其宽泛的知识面。在担任不同职务的过程中,姚景源熟悉了国民经济中许多领域的知识。每一次的露面他都会面对一串串连珠炮的问题,他的发言不仅代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态势,更影响着公众对国家经济的信心,所以身为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的他感到责任重大。

(作者:佚名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新闻点击榜:
热点文章
热门图片新闻:
热点文章
新闻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