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市场“冰火两重天”

3月的豆粕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上半月情况可用“惨淡”两字形容,豆粕价格持续下跌,日成交量维持在3-5万吨附近。影响市场惨淡的主要因素便是养殖业的低迷,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以及禽流感疫情的打击,多数养殖户对饲料需求持续下行,导致饲料厂禽料以及猪料销售下降近4成。低廉的豆粕价格也不能吸引饲料厂购买,油厂豆粕胀库被迫停机,亏损更是严重。

 

下半月豆粕市场出现了反弹迹象,整体价格震荡上涨为主。美豆外盘大幅走高带动国内连盘豆粕出现恢复性上涨的态势,与油脂期价走势完全背离。同时刺激现货市场的走高与成交,油厂借机纷纷抬价,带动下游采购积极性。日成交量相比前期的4-5万吨的清淡成交量,呈现近10倍的增长。3月“精彩”的豆粕市场是如何打造的呢?本期专题梧桐将详细分析。

 

 

今日话题
上半月:养殖业难言回春 饲料厂采购谨慎

 

造就豆粕市场如此低迷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养殖业的持续低迷。禽流感疫情以及生猪价格的低迷,导致养殖市场处于低谷。尽管疫情得到控制,但对市场造成的严重影响依旧存在。据了解,饲料厂销售禽料减少50-60%。而生猪市场的价格低迷尚未得到控制,收储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截止17日,全国生猪均价约为11.30元/千克,保持下跌趋势。饲料厂的猪料销售降幅也达30-40%,部分地区高达50%左右。此外猪粮比已经破5,养殖户处于深度亏损状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半年养殖市场难言乐观,对于豆粕消费也将是沉重打压。

由于我国豆粕一般是自给自足,出口量微乎其微。现阶段由于豆粕出货缓慢,油厂豆粕大量囤积,部分地区采取豆粕出口方式来缓解库存压力,部分油厂采取移库方式增加豆粕销量,不过需求上依旧难有改善。

上半月:大豆豆粕库存增长 迎来南美大丰收

 

 

目前我国港口大豆总库存约为615万吨,一直维持增长态势,远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30万吨。今年进口大豆供应库存自年初持续上涨,而去年则因需求以及巴西运输问题导致库存的逐渐减少。此外油厂豆粕胀库严重,3月中旬豆粕库存约为86万吨,豆粕未执行合同量共计165万吨,两者与上周基本持平。随着豆粕库存压力增强,部分油厂停产限产,导致豆油在无产出的情况下,库存小幅下滑,价格也相应出现上涨。更重要的一点,豆粕价格的持续低迷,导致油厂亏损日趋严重。

前期对南美产量的炒作告一段落,中国取消订单的利空消息继续对美豆形成打压,市场关注点逐渐转移至南美大豆收割与运输情况。不论如何炒作,南美丰产已成定局。随着大豆的逐渐到港,市场供应也将持续增长。初步预计4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将增至560-580万吨,5月份预计到港580-600万吨,6月份预计到港量将超过620万吨。

下半月:养殖稍有恢复 饲料厂延长豆粕库存

 

 

 

3月以来生猪价格继续低迷缓降,国家冻猪肉储备风又起,此次7.5万吨猪肉储备招标于27日完成,对猪价形成一定利好支撑。随着禽流感疫情的逐渐消退,家禽养殖亏损幅度也有所收窄。此外,随着南方气温逐渐升高,水产养殖进度逐渐改善。据梧桐了解到,部分水产饲料厂加大豆粕库存,由前期的7-10天增加到现阶段的18-25天。猪、禽饲料加工厂的豆粕库存整体依旧偏低,随着养殖业的恢复以及豆粕价格上涨的刺激,饲料厂或将加大对豆粕的采购。尽管整体下游采购依旧清淡,饲料厂备货较为消极,不过在油厂亏损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选择跟随盘面上调豆粕价格。

下半月:国内洗船、转售事件 导致大豆到港不及预期

 

 

 

中国粮油信息中心称,由于国内进口大豆压榨亏损严重,且养殖业处于低谷,后期豆粕需求仍不乐观,国内进口厂商不断前期采购订单。近三日国内厂商有4-6船南美大豆转卖到了美国,加上原来的2船,共有6-8船大豆从南美转卖到了美国;另外,中国近期取消或推迟船期的南美大豆有20多船。这些洗船以及转售事件直接导致后期的大豆到港量将低于预期。5月份大豆到港量最新预估下调至580万吨,较上周预估的600万吨减20万吨;6月份大豆到港最新预估调降至530万吨,较上周预估580万吨下调50万吨。如果压榨利润一直得不到改善,5-6月份大豆到港量还会降低。

  综合来看,豆粕现货市场难有大涨行情。造成上涨的一个原因便是油厂压榨亏损较为严重,美豆上涨的炒作刺激油厂提价以及出货意愿,因而价格暂时难有深跌,持续跟盘反复震荡整理为主。采购的话可逢低补库,不建议过分追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