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种业发展
事关14亿人口的“肉盘子”“奶罐子”
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
决胜“五年见成效”的
关键之年
也是“十四五”
收官之年
这五年,畜禽种业取得哪些亮眼成绩?
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9月14日,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在京开幕
现场重磅发布
四项种业重大成果
全面展现我国畜禽种业近年来发展成效
一、《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正式发布
这是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
又一标志性成果
也是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
重要里程碑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系统阐述了我国畜禽、蜂和蚕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全貌,向世界展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为世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共11卷,收录资源1018个、图片6500余张,堪称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的“百科全书”。
新版志书同时还新增畜禽和蜂遗传资源245个,填补了蚕资源志空白。
二、濒危畜禽遗传资源抢救性保护成效显著
2021年以来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
会同全国畜牧总站
对61个濒危畜禽品种资源
实行了“一品一策”的抢救性保护措施
现有的种群呈现恢复性增长
30个品种濒危等级下降
上海水牛、漳州斗鸡、东安鸡
吐鲁番斗鸡、太白鸡、天峨六画山鸡
6个地方品种资源转危为安
濒临灭绝品种数量减少一半
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品种分子身份证DNA特征库上新了
自2021年农业农村部启动
畜禽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项目
我国13个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工作
已基本完成
近日,绵羊、山羊、鸡、鸭4个特征库
新构建完成
覆盖67个绵羊品种、72个山羊品种
124个鸡品种和38个鸭品种
盲样测试准确性达到97%以上
该特征库赋予了不同品种
独一无二的“身份”编码
用于畜禽新品种审定、新资源鉴定
和种畜禽市场监管等领域
四、生猪、奶牛、肉牛遗传评估优秀种畜公布
“十四五”期间
全国联合育种数据平台
覆盖11个畜种
基因芯片制造打破国外垄断
基因组选择技术年检测种畜禽超百万
畜禽重要生产性能指标显著提升
——
家畜生产性能综合指数
由2011年的100提升至143
生猪核心群总产仔数增加1.16头
每头育肥猪可节约饲料约5公斤
荷斯坦牛产奶量
近5年平均遗传进展高于发达国家
自主培育的华西牛推广覆盖24个省区
冻精市场占有率达到22%
自主培育的高产蛋鸡、白羽肉鸡主要性能
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
活动现场还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遗传评估优秀种猪排名、2025年第二次遗传评估优秀种牛、2025年遗传评估优秀肉牛。
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发布
标志着我国畜禽种业正向
更高效、更智能、更自主的方向
稳步迈进
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
筑牢种业根基
论坛由全国畜牧总站联合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平谷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不仅设有猪、牛、羊、禽四大专场,更特设3000平方米的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示区,集中展示推介企事业单位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
论坛还邀请了院士专家、阵型企业负责人、核心育种场代表等高端智囊,开展专题报告与对话,为推动畜禽自主创新凝聚共识。
种业强,农业才能强
期待中国畜禽种业
继续勇攀高峰!

-
[09-15]
-
[09-15]
-
[09-15]
-
[09-10]
-
[09-10]
-
[09-10]
-
[09-09]
-
[09-04]
-
[08-29]
-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