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创新引领 合作共赢—第四届中法肉牛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于:2025年7月29日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广告
广告

  2025年7月27日,第四届中法肉牛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吉林省长春市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作为第八届全国肉牛产业技术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并以“创新引领、合作共赢—共谱中法肉牛合作新华章”为主题,分为“牛肉终端消费重塑产业链格局”以及“法国优秀牛种基因的性能表现”两个专题,旨在探讨双方优先合作领域,分享中法两国肉牛产业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双方肉牛业和牛肉贸易的深层次合作。开幕式上,法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周佳阳(CADILHON Jean Joseph)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孟庆翔教授分别致辞,随后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应邀在论坛上做了精彩报告分享。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李艳玲教授、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科学系李香子教授分别主持了两场专题论坛。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周振明教授主持开幕式

法国驻华使馆农业参赞周佳阳(CADILHON Jean Joseph)博士致辞

  周佳阳在致辞中指出,2023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与中方签署了中法两国农业合作协议,这为法中肉牛产业之间的进一步深入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他回顾了近两年中法肉牛产业间的交流活动,并呼吁中国政府能够加快审批法国肉牛冻精对华出口的申请,这将有利于加强双方合作、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周佳阳重申,法国兽医服务体系是全世界最透明、最高效的兽医服务体系之一,它能保障把动物疫病风险以及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水平,希望加强法中两国在动物卫生领域的深度合作。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孟庆翔教授致辞

  在掌声中孟庆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值此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隆重成立二十周年之际,两国肉牛产业精英齐聚长春、共襄发展盛举。过去二十年间,中法两国合作伙伴携手并肩、砥砺奋进,在筑就资源金桥、畅通智慧动脉、深耕人才沃土以及夯实发展基石等四大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着中法两国政府的高瞻远瞩与鼎力支持,承载着法国伙伴的真诚信任与无私分享,更倾注了中心全体同仁及两国无数科研人员、企业家的智慧、心血与汗水,亦离不开法国驻华使馆及中国驻法使馆外交官们的倾力襄助。他指出,本届论坛以“创新引领、合作共赢——共谱中法肉牛合作新华章”为主题,衷心期待与会嘉宾能借此契机,深入交流,激荡思想,凝聚共识,共同探索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为中法乃至全球肉牛产业擘画更加壮丽的未来图景。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李艳玲博士主持上半场论坛

Jean-Francois Hocquette博士

  法国农业科学院院士、法国肉类科学院院士、法国农业科学与环境研究院研究员Jean-Francois Hocquette博士以“优质牛肉生产与消费:法国的经验”为题做了大会报告。他说,肉类科学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生产效率(低成本)、内在品质(安全性、感官品质以及营养与品质)、外在品质(环境问题和伦理问题)。其中内在质量是指与食物产品直接相关的质量特性,如安全、营养价值、感官特性、加工、使用和形象等,而外在质量是指与农业系统和农业食品链相关的质量特性,如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他认为,优质牛肉生产与消费与可持续农业系统密切相关,而可持续农业系统应该包括以下5条原则:降低生产投入;通过管理改善动物健康,通过优化农业系统的新陈代谢功能来减少污染;通过管理来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加系统内多样性以增强其复原力。为了实现肉牛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必须建立具有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的新的信息系统,并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集中化,通过生物技术与农业生态学相结合来改善动物管理。他以预测牛肉食用品质的3G系统为例,全面介绍了法国牛肉食用品质预测的标准,所用指标包括骨化程度、性别、胴体重、背膘厚度、大理石纹、pH值、悬挂方式和熟成时间等。为了完成3G系统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对胴体分级人员的培训、数据的标准化和汇集都至关重要。他还介绍了一种新设备Q-FOMTM扫描仪,用于准确预测牛肉的大理石纹得分。

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高观

  中国肉类学会副会长高观以“牛肉终端消费重塑产业链格局”为题,详细介绍了我国牛肉消费的变化、消费驱动下的产业链重构、挑战与对策以及未来展望四个方面的内容。他首先阐述了我国牛肉消费的变化,主要包括:数量稳步增长(2024牛肉消费1066.4万吨);需求分层明显(便捷化、场景化、品质化、高端化);营销渠道多元(传统渠道+新零售+体验店);市场竞争激烈(数量、质量、标准、效率的全方位竞争)。针对消费驱动下的产业链重构,他从上(养殖)中(加工)下(终端销售)游肉牛产业链一体化协同与整合进行了介绍,其中:养殖端从分散饲养向规模化、智能化、品种优化转变,加工端从传统屠宰向标准化、柔性化、品质控制转变,销售端则从传统渠道向OMO融合、体验式服务、品牌化建设转变,同时强调所谓产业链重构就是从分散割裂向一体化协同、冷链控制、全程可追溯转变。而针对产业链重构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养殖端——用地、种源、成本,加工端——技术、标准、人才,销售端——品质、价格、信任),他还谈到国家针对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养殖端政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肉牛良种补贴、降低养殖成本;加工端政策——推进智能制造、完善分级标准、强化职业教育;销售端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减少牛肉进口、推进品牌建设。

  展望未来,高观指出,要通过技术驱动(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冷链物流技术+区块链溯源技术),来实现肉牛产业降本增效;通过品牌增值(提高供需适配度+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提高企业信誉度),来提高肉牛消费满意度;通过政策协同(强农政策+强市政策+强工政策),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中法肉牛合作项目在法博士研究生崔亚芳

  中法肉牛合作项目在法博士研究生崔亚芳以“欧洲3G系统发展中的法国牛肉品质预测”为题,从欧洲3G系统的数据库建立、法国利木赞牛肉食用品质与胴体特征的相关性、使用不同仪器的大理石纹预测、基于代谢指纹特征的胴体特征及牛肉食用品质预测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她指出,欧洲3G系统中的3G指的是全球(Global)、保障(Guaranteed)、分级(Grading),这是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标准之一,它是以消费者感官评价为基础的国际合作研发项目,主要开发用于预测牛肉食用品质的工具、方法和软件,促进牛肉食用品质预测模型的持续改进。

  崔亚芳在总结关于法国利木赞牛肉食用品质与胴体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的结论时指出,消费者评价的品质分数主要与产量相关的指标呈正相关;脂肪含量相关指标在消费者品质分数上的贡献有限;牛的年龄及脂肪酸组成对感官品质的影响较脂肪含量更大。同时,她强调,无论是专家分级员还是3G认证分级员,对于牛肉大理石纹评分在成本或准确度上,都难以令人满意。

  崔亚芳分享了欧洲3G系统正在开始研发使用不同的仪器设备来预测牛肉大理石纹,如基于Frontmatec图像采集与分析预测大理石纹评分,其准确度可达74.4%,这高于分级员的平均评分准确率。

  她最后指出,欧洲3G系统是根据澳大利亚肉类标准的原则建立的适用于欧洲本地牛种及消费者的评分标准,能够为高品质牛肉提供更高的附加值,也能保障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可靠牛肉产品。

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科学系教授李香子博士主持下半场论坛

Solange FAURISSON博士

法国利木赞牛拉农育种中心Ingenomix基因组中心主任

  Solange FAURISSON博士以“基因组检测:提高牧场生产力的高效工具”为题分享了她的报告。首先,她介绍了法国利木赞肉牛的种质特性,如母性特征明显、环境抗逆性强、繁殖寿命长等。针对遗传选择的必要性,她认为,遗传选择能够实现累积性、永久性的遗传改良,并且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关于遗传选择的技术体系,她系统地介绍了法国肉牛群体遗传改良体系,包括建立国家标识系统、采集农场和试验站生产性能数据、建立遗传信息数据库、遗传评估指数计算以及指数发布与应用体系等内容。她特别指出,在法国,该体系是通过育种场、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协会之间的合作机制,来实现遗传评估的推广应用的。关于遗传评估的方法,FAURISSON博士认为,基因组检测是提高牧场生产力的高效工具,具体表现在提升畜群数量生产力(实现每头母牛每年产一头犊牛)、对个体动物生产效能的影响(对于易产性、生长性能、肌肉发育、骨骼发育、骨厚度、母体分娩易度、哺乳性能、妊娠期、骨盆开口程度、产犊至首次发情间隔等具有正面积极的影响)、可靠性高,研发创新技术潜力巨大(如肢蹄评估、热应激)等等。

法国新阿基坦大区利木赞牛养殖协会主席Nicolas Fauré-Roux

  法国新阿基坦大区利木赞牛养殖协会主席Nicolas Fauré-Roux先生以“粗放养殖条件下法国利木赞牛的优异表现:波尔多农户的经验”为题分享了他的报告。Fauré-Roux说,他的家庭农场创立于1998年,地址位于距离波尔多一小时车程的盛产名贵葡萄酒的梅多克地区,现拥有300公顷土地(含22公顷葡萄园),并养殖250头利木赞牛群,每年秋季产犊季约产60头犊牛,春季则产犊约20头。

  关于利木赞牛的选育与繁殖策略,他介绍说,农场拥有超过20年的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经验,2000年起开始生产早熟肉用型胚胎,后启动无角基因选育计划,培育PO型Cyan种牛。近10年来,农场从拉农利木赞牛中心采购RJ号与Espoir号种公牛实施自然交配,并基于基因组指数筛选后代种牛。

  关于牛群管理周期,Fauré-Roux先生指出,每年10月份,实施头胎青年母牛转群并准备配种;12月1日,开始头胎青年母牛的配种季;经产母牛于产犊后60日进行配种;配种季开始后30日进行妊娠超声检查,此后每30日实施一次孕检;4月初实行6月龄以上犊牛在棚舍断奶,青年育成牛与成年母牛转群至草场放牧,此后每30天给6月龄以上犊牛断奶,断奶是检验犊牛温顺度的关键节点。在饲喂管理方面,针对育成牛和肥育牛采用不同的日粮配方,并通过自走式TMR车制备。

  在报告最后,Fauré-Roux先生分享了一些农场的基准数据,如育肥期120-180天,日均饲料成本4欧元/头;日增重成年牛约为1200克,青年牛则接近1800克。

  第四届中法肉牛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是由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法国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共同主办,是庆祝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五位报告专家分别来自中法两国科研院所、高校、协会和生产领域,内容涉及优质牛肉生产与消费的法国经验、肉牛产业链格局重塑、欧洲3G系统、基因组检测以及法国波尔多利木赞牛农户养殖经验分享,相信这些报告对于推动中法两国肉牛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作者:大涛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新闻点击榜:
热点文章
热门图片新闻:
热点文章
新闻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