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以来,棉花、棉纱期货价格持续下行,半个月时间里,棉花、棉纱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分别下跌超过800元/吨和900元/吨。
格林大华期货研究院纺织品研究员王子健分析称,7月份国内经济复苏态势向好,GDP同比增长5.3%;同时,制造业回暖提振市场信心,加之“反内卷”政策,大宗商品价格获得支撑。基本面方面,国内棉花短期供应趋紧,商业库存处于低位,且新滑准税配额尚未发布,期末皮棉供应偏紧格局与国内宏观利好形成共振,共同推动郑棉期货主力合约突破14000元/吨整数关口。
“不过,宏观因素对郑棉市场的影响正逐步淡化。”王子健表示。与此同时,棉纺市场淡季特征凸显,企业即期利润受挤压,补库意愿低迷,产业链负反馈效应累积,坯布累库加剧,整体市场信心不足。另外,棉花期货2509合约临近移仓换月,市场接仓单意愿不强,多头撤退带动郑棉期价连续下跌。
“此外,海内外新棉丰产预期对远月2601合约构成明显压制。”王子健表示。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美棉优良率维持在55%,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得克萨斯州等主产区降水分布较为均匀,暂未出现极端天气威胁。目前全美仅约3%的植棉区受旱情困扰,植棉区干旱面积低于往年。国内方面,主产区高温气候影响新棉长势。全国棉花大部分处于现蕾及开花期,新疆棉区光热充足,部分已进入开花盛期,但持续高温对棉花发育产生不利影响,长势不及去年。截至6月30日,全国棉花现蕾率为98.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在种植面积显著扩增的背景下,市场对新年度棉花丰产预期较强。2025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4580.3万亩,同比增加270.7万亩,增幅6.3%。其中,西北内陆棉区实播面积4122.5万亩,同比增加309.3万亩,增幅8.1%;新疆棉花实播面积4102.0万亩,同比增加310.3万亩,增幅8.2%。
华安期货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姚禹表示,宏观情绪释放后,盘面显现短期上行驱动乏力迹象。此外,郑棉仓单中内地仓单占比较高,若考虑到内地仓库升水,多头接仓单成本较高。在产业疲软及宏观降温的共同作用下,棉花、棉纱期货价格下跌。
从基本面情况来看,姚禹分析称,织厂棉纱库存5.4天,环比持平,仍处于近5年的第二低位,仅略高于2022年。纱厂负荷一再走低,周度开机率仅有47.4%,环比下滑0.4个百分点。生产负荷走低的核心症结在于终端订单支撑不足,市场需求尚未形成有效放量。在订单匮乏的基本面制约下,企业对后市预期趋于谨慎,生产规划保守,行业整体信心指数偏弱,短期内生产端复苏动能仍显不足。
“轻纺城成交量的走弱进一步证明终端需求的疲软。”姚禹称,5月之前轻纺城成交总体表现良好,但进入6月后,受终端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影响,成交节奏开始显著放缓,市场活跃度较前期明显下降。细分品类数据显示,核心品种全棉布成交表现尤为疲弱,当前成交量已降至2022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较历史同期均值下滑幅度显著,反映出下游织造及服装企业采购意愿减弱。“订单前置行为实质上透支了下半年的需求潜力,使得当前市场面临订单储备不足的压力。”
展望后市,姚禹表示,下游备货意愿依然不高,开机率稳中有降,淡季深入进一步对棉价形成压制,但需注意盘面超跌后市场资金获利了结离场的反弹势头。同时,随着棉花期货2509合约临近交割,市场交易重心逐步转向棉花期货2601合约,对于新作的产消预期将是未来市场运行的主线。此外,需要关注配额的最终落地情况。
“总体上,国内棉花市场呈现偏弱震荡调整态势。”王子健说,从供应端看,棉花库存持续消化,而滑准税配额是否如期发放成为市场短期关注点。需求端则受纺织行业传统淡季影响,纺企利润空间因棉价上涨被压缩,部分企业虽尝试提价但下游市场接受度不高。新棉生长方面,新疆棉区整体气候条件良好,已进入花铃关键期,局部高温天气值得重点关注。终端消费端尚未有明显起色,秋冬订单尚未启动,纱线价格因为原料成本高企陷入僵持,未来市场走势将取决于下游需求复苏节奏、宏观政策调整以及天气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08-04]
-
[07-30]
-
[07-29]
-
[07-25]
-
[07-22]
-
[07-17]
-
[07-09]
-
[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