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豆粕现货销售以“一口价”为主,也就是在合同签订时就规定好销售价格。在未来市场走势存在较大的上涨预期中,油厂将会面临机会成本增加的风险。而在未来市场走势存在较大的下跌预期中,饲料厂不愿意采购大量的豆粕,这对于油厂的销售形成了冲击。尤其是近年来市场中出现较大的波动,传统的“一口价”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13年下半年至今,往日名不见经传的基差定价模式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如火如荼地走进了广大代理商和饲料厂的视野。从大豆压榨行业发展历程看,无论是身为大豆压榨企业的卖家,还是身为贸易商或饲料厂的买家,都有推广豆粕基差定价的现实需求。因此,基差定价在未来必然会经历蓬勃发展的进程。本专题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豆粕的基差定价。
2013-3-3 第33期
基差定义 说到基差定价,首先要知道何为基差。所谓基差,就是商品的现货价格减去期货价格。传统理解的话,基差主要反映了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之间的运输成本和持有成本。单纯从定义来看,基差反映的是仓储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加和,理应期货价格大于现货价格。但是在实际上看,基差的意义并非如此。比如农产品,基差还反映了不同作物年度的生产情况,市场中的供需结构等等。
|
|||
|
·豆粕的基差定价模式首先对油厂是有利的。可分为3个方面: 1、保证油厂获得合理加工利润。 2、快速转移风险,减少油厂持仓风险。 3、加快销售速度。
·豆粕基差定价对饲料厂存在的利弊影响。 不利方面:降低了饲料厂采购议价能力;增加了采购持仓风险。 有利方面:采购时间提前了几个月,有利于饲料厂合理安排生产;进一步跟国外对接;能够有效降低采购价格。 |
![]() |
|
![]() |
如何进行基差定价? 对于买家而言,通过5步操作基本上就能完成基差定价合同的采购:第一步,卖家报基差,买家询基差;第二步,买卖双方签订豆粕基差定价采购合同;第三步,买家按照合同约定缴纳履约保证金;第四步,买方点价。对于未点价部分如果买家想先提货后点价,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比例支付溢价货款,也就是先提货后点价;第五步,对于先点价后提货的买家而言就是结清货款、提货,对于先提货后点价的买家而言,就是结清货款。 如何进行基差点价? 基差定价合同签订后,基差大小就已经确定了,期货价格就成了决定最终采购价格的惟一未知因素,而且期货价格一般要占到整体价格的90%以上。因此,点价成了基差买家最关心的因素,那么如何进行点价呢?1.接近提货月点价。接近提货月点价,期货价格与基差之和能够较为接近当时的现货价格,买家风险较小;2.分批次多次点价。在提货前分批次逢期价回落点价,这样最终的期货点价加权平均价,就会处于这个阶段期货价格运行通道的平均水平,能够有效地防止期货点价处于较高价位;3.测算利润点价。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可以根据期货价格与基差之和测算在这个采购成本下,企业的利润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利润大于等于零,或者企业预计的什么样一个水平,饲料企业就进行产品预售,同时进行豆粕点价平仓;4.买卖基差不理会期价。 |
|
|
在大豆压榨企业时常面临“涨价期间代理商和饲料厂扩张库存,企业100%开机仍不能满足需求;跌价期间代理商和饲料厂极度压缩库存,企业顺价销售依旧胀库停机”的局面下,大豆压榨企业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有效帮助代理商和饲料厂规避跌价风险、从而长期稳定出货的定价模式。占据中国大豆压榨业半壁江山的外资大豆压榨企业,其母公司在南美和北美拥有成熟的基差定价经验,这也给了内资企业学习的样板。 如果经过若干年发展,依旧以一口价为主要定价模式的大豆压榨企业,必然会受到来自于基差定价大豆压榨企业的强有力竞争,很有可能会面临淘汰出局的命运。对于不采用基差定价模式采购货物的饲料厂和代理商,因为面临巨大的价格风险,很可能在几轮价格波动后被洗牌出局,也可能会面临在基差定价为主导的定价模式下,通过即期一口价订货会无货可采从而不得不转行的结局。 |
![]() |
|
从大豆压榨行业发展历程看,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都有推广基差定价的现实需求。因此,基差定价在未来必然会经历蓬勃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