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及分析师周一称,阿根廷大豆作物已承受了长达四个月的干旱压力,单产恢复的希望日渐渺茫,而旱情目前仍无缓解迹象,这也促使中国增加了豆粕出口。
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作物日益枯萎,导致2017-2018年度产量预估屡次被下修。尽管预报显示未来几日将有小雨到来,但仍不足以缓解干旱压力。
咨询公司Applied Climatology气象专家German Heinzenknecht表示,“从作物单产的角度来说,本年度作物已经没有希望了。”
“即将到来的阵雨对大豆和玉米作物不会有什么帮助,但可能会改善小麦(5月开始播种)的播种条件。”
贸易商周一称,中国2017/18年度豆粕出口料增长近一倍至200万吨左右,受助于国内丰厚的压榨利润以及阿根廷产量减少。
以日本、韩国、越南为首的亚洲国家为豆粕进口大国,主要从南美进口。阿根廷是全球第三大大豆和玉米出口国,同时为头号豆粕出口国。
Heinzenknecht称,潘帕斯谷物带周三预计将有稀疏阵雨,降雨量约在1厘米,周六降雨量则可能为2-2.5厘米。
“谨慎地来说,天气条件将有所改善,但不足以终结旱情。”
阿根廷对大豆出口征收28.5%的关税,因此干旱对该国财政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旱情已给CBOT大豆及玉米期货注入了上行动能。趁此机会,美国中西部地区农户踊跃销售库存数月的谷物。
分析机构纷纷调降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本年度初期的预估值还在5,500万吨附近,目前已降至4,500万吨。
降雨于事无补
布宜诺斯艾利斯中部地区的农场主Pedro Vigneau表示,“这里的情况非常糟,单产在不断下滑。”
目前他预计单产仅有2吨,但在2017/18年度之初还预计能达到3.5-4吨。
Vigneau还将其农场的玉米单产预测降到了播种期8-9吨预估值的一半。
“周三可能有雨,但也于事无补。干旱的影响会非常严重,受影响面积很大。当与不同地区的农民沟通时,就会了解到他们的田地几乎全部状况不佳,”Vigneau说。
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目前预计,阿根廷2017-18年度大豆产量在4,200万吨,玉米产量在3,400万吨,分别低于此前的4,400万吨和3,700万吨。
交易所首席分析师Esteban Copati表示,即便开始降雨,农业带中部及南部的主要受灾地区的作物单产也没有恢复的可能性。
交易所上周调降预估的同时还警告称,北部省份的干热天气可能导致产量预估被进一步下修。
大宗商品及气象预测机构Lanworth的气象专家Isaac Hankes表示,“随着阿根廷的夏天接近尾声,气温开始下降,或许能给作物带来一定帮助。多数地区仍要等六天左右才有降雨到来。”
据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估计,大豆和玉米田不会因此得到恢复。
该交易所研究部门负责人Emilce Terre表示,“降雨预计在3月下半月到来,但这对大多数地区来说为时已晚。”
“目前来看,就算下个月降雨量很大,能做的也仅仅是让收割工作得以完成,不可能对大豆和玉米单产有什么帮助,”Terre说。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