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3月份我国粮食进口量为680万吨,1-3月份为240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7%。
分品种来看,今年3月份我国进口小麦59万吨,同比增107.6%;1-3月份累计进口小麦127万吨,同比增23.1%。
3月份,进口玉米32万吨,同比减少23.6%,但1-3月份玉米进口累计为125万吨,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7万吨,增幅为27.3%。稻谷及大米方面,3月份进口27万吨,同比增加52.1%;1-3月份累计进口56万吨,减少3.9%。
从以上主粮数据来看,第一季度除稻谷及大米微降外,小麦、玉米进口均增,有人或许疑惑:此是否说明我们缺粮了呢?
这的确有些过虑了!
事实上,由于我国粮食连续丰收,供给充裕,谷物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9年我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进口的大米、小麦数量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1%和2%。且这些进口主要为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属于“调剂性”。从库存情况看,目前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14亿人一年的消费量。
今年一季度小麦、玉米进口增加,主要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如玉米作为酒精、胶囊等医用物品的重要原材料,酒精等需求激增带来了玉米消费的增加,也带动玉米进口短期需求出现增长。而目前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良好,优质麦种植也不断加大,再过1个多月既能收获,即使不进口也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供给。从农调来看,今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全年粮食丰收可能性较大,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稻谷及大米方面,2016年我国实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大米进口数量逐年下降。2019年稻谷及大米进口约255万吨,同比下降53万吨;出口则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已大于进口量,全年累计出口208.9万吨,较2018年大增31.5%。今年3月份我国稻谷及大米出口34万吨,增加78.6%;1-3月份出口52万吨,累计增加8.8%,也体现了这一趋势。
对于大家较为关心的大豆进口。1-3月份我国进口大豆177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2%;豆油15万吨,增长11.1%。近期新冠疫情在全球进一步蔓延,外界担忧一些粮食出口国可能缩减出口进而影响粮食价格。不过,根据海关数据测算,3月份进口大豆平均价格约为2788.69元/吨,1~2月份的平均价格约2828.92元/吨。从数据来看,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口大豆价格保持相对平稳。
大豆作为食用油和饲料原料的主要来源,受国内市场需求拉动,未来十年大豆依靠大量进口为主的格局基本不变。今年我国大豆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预计2020年大豆进口量将达到9248万吨。其中,巴西以及美国或将成为我国扩大进口大豆的重要来源。两大经济体贸易恢复后,一季度自美国进口大豆781.4万吨,同比增加2.1倍。
此外,1-3月份我国进口肉类(包括杂碎)217万吨,增加85.6%。其中,进口猪肉95.1万吨,增加170.6%;猪肉及猪杂碎124万吨,增加112%;进口牛肉51.3万吨,增加64.9%。现阶段肉类进口保持稳中有增,有利于保障了国内肉类市场供应。受此影响,国内猪肉价格已连续8周回落,相比两个月前下降了近7元。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