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消息;豆粕短期回调主要受到国内成交相对清淡和南美墒情小幅改善的影响,但中长期价格向好的驱动力仍存,投资者可逢低布局中长线豆粕多单或者买入豆粕看涨期权。
四季度全球大豆市场进入了美豆出口的窗口期,在南美大豆库存即将告罄的情况之下,美豆出口表现较为强劲,持续下降的全球大豆库销比为豆系品种价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虽然近期国内豆粕走势弱于外盘,但笔者认为,在下游需求持续恢复以及潜在天气升水仍存的背景之下,短期回调难挡豆粕价格长期向好之势。
全球大豆供应趋紧
随着中国下游养殖需求的平稳有序恢复,国内豆粕价格的核心交易矛盾重回供给端。无论是南美大豆库存告罄,还是美国农业部下调美豆库存预估,抑或是南美干旱天气延缓大豆播种进度,供应端持续趋紧的担忧正在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在11月的农业供需报告中,美国农业部将2020/2021年度美豆的单产预估下调为50.7蒲式耳/英亩,由此美国2020/2021年度的大豆年末库存将降至1.90亿蒲式耳,该数据将创下自2013/2014年度以来的新低。同时,阿根廷2020/2021年度的新作大豆产量也被进一步调低至5100万吨。
在供应减少而需求恢复的预期下,全球大豆库销比持续下调,甚至有部分市场机构认为基于目前的库存预估,美国大豆或于2021年1月左右售罄,届时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将加入巴西大豆的进口争夺战之中,这使得市场对南美新季大豆的种植和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拉尼娜现象潜在升水仍存
趋紧的供应格局一方面抬升了美豆和国内豆粕的价格中枢,另一方面也使得市场对于供应端的风吹草动更加关注。自南美大豆进入播种期以来,对干燥天气的担忧及其对大豆种植进度的影响支撑着美豆和国内豆粕价格持续走高。而12月初南美的一场降雨引发美豆急挫,多单头寸获利了结,带动国内豆粕进入短期回调。
在巴西大豆关键生长期结束之前,天气改变预期将引起CBOT大豆和国内豆粕价格短期的脉冲式变化,尤其是在全球大豆供应趋紧的情况之下,市场的神经将格外紧绷,预期的兴起与验证都将带动资金的进场和了结,这些因素将引起价格波动的进一步放大。但周期降噪之后,笔者认为,产区短期的降雨难以改变整个作物生长期的墒情偏低预期,任何低于平均降雨量的天气都有可能对最终产量形成较大的影响,而目前拉尼娜现象尚未进入峰值时期,12月中旬之后的巴西大豆结荚期更加值得关注。在巴西大豆关键生长期结束之前,天气的潜在升水仍将持续注入。
下游中长期需求维持增长趋势
从国内情况来看,近月进口大豆到港量略微超出市场预期,部分大豆“洗船”的传闻并未对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影响,终端饲料企业采购心态较为谨慎。随着天气的转冷,南方水产养殖进入淡季,市场整体成交氛围较为清淡,周内提货速度有所好转,油厂挺价意愿仍存。截至12月4日,我国主流油厂豆粕总成交量为56.09万吨,环比增加35.52%,部分油厂库存压力有所缓解。从中长期来看,下游生猪养殖仍在持续恢复之中,截至今年10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50万头,同比增长31.5%,已实现连续5个月的正增长。这一指标也是监控生猪存栏恢复情况的重要指标,30%以上的同比增长速度意味着生猪供应量在明年也将维持大幅增长的趋势,这将对豆粕的中长期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总体来看,在美豆出口依然强劲,中国需求持续恢复而南美产量前景难测的情况之下,全球大豆库销比已连续6个月调低,供需格局进一步趋紧,市场关注的焦点更加集中于南美大豆的新作种植。在巴西大豆关键生长期结束之前,天气的潜在升水仍将为美豆和国内豆粕价格提供支撑。笔者认为,当前豆粕价格的短期回调主要受到国内成交相对清淡和南美墒情小幅改善的影响,但中长期价格向好的驱动力仍存,投资者可逢低布局中长线豆粕多单或者买入豆粕看涨期权。(期货日报)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