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7月30日消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近期豆粕库存激增,引发市场对第四季度大豆需求减弱的担忧。
2025年上半年大豆进口创纪录,叠加国内饲料生产商的需求疲软,导致国内豆粕库存持续累积,这可能影响中国在美国大豆出口旺季(四季度)的采购意愿。
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迄今为止中国尚未预订第四季度的美国大豆船货。本周正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美国大豆处于关键生长期,中西部天气总体有利,强化秋季丰收预期;如果头号进口国中国对美国新豆的需求放缓,可能令芝加哥大豆期价进一步承压。
过去两周芝加哥大豆期货已经连续两周下跌,而大连豆粕期货价格也因供应充足而连续四个交易日下滑。现货市场上,华北地区豆粕价格为2,925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6.5%。分析师指出,若第三季度价格持续低迷,压榨企业面临亏损,第四季度的大豆采购需求可能不及预期。第四季度也是美国新豆销售的传统高峰期。
压榨厂停工
行业人士称,一些工厂已经因仓容不足而停工。华南等地的压榨厂已经开始小规模停工,因为豆粕库存积压,仓库空间不足。未来可能还有更多油厂停工。
从压榨利润来看,自5月中旬以来,日照地区的大豆压榨利润一直为负。由于肉类消费低迷,饲料生产商的需求疲软,加剧了供应过剩的局面。斯通艾克斯分析师表示,未来一到两个月,压榨厂将面临巨大的豆粕库存压力。
中国近期承诺减少能繁母猪存栏量、控制新增产能,并减少饲料中豆粕用量,以稳定今年大幅下跌的肉类价格。这些措施将进一步限制豆粕消费。
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6月份进口量为历史次高值。中国近期从阿根廷进口豆粕,进一步加剧供应过剩,令油厂面临停工压力。
新加坡贸易商称,即使中国国内豆粕供应过剩,但是基于价格优势,从阿根廷进口豆粕仍然有利可图。
与此同时,市场密切关注贸易谈判进展,如果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可能改变中国买家的购买模式。分析师称,如果中美达成协议,中国可能会在第四季度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因为没有关税的话,美国大豆价格会更有吸引力。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