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新玉米存在的问题及其在蛋鸡饲料中应用的质量控制
文章来源:饲料博览 作者:曲杨燕 更新时间:2023年9月8日

  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含量高,从而稀释了其在日粮中的营养浓度,降低了日粮代谢能和粗蛋白含量,因此每到新玉米上市期间就会出现因过早、过快地大量使用新玉米给鸡群生产性能带来不良影响的情况。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新玉米使用会造成青年蛋鸡很多不良表现:精神萎靡、羽毛蓬乱、长势缓慢;产蛋鸡表现为腹泻,严重者出现下痢、生长速度缓慢、死淘率增加,轻者产蛋率下降 1%,重则可下降 5%~10%;蛋壳、蛋黄颜色变浅、变白,破壳蛋增多,蛋清稀薄、料蛋比增高,种鸡会表现出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肉鸡会出现料肉比增高、过料等现象,显著降低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提高料重比等。

  1 新玉米的特点

  1.1 新玉米含水量高,营养价值降低

  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含量较高,如华北地区收获的新玉米水分为 15%~20%,东北地区和内蒙地区为 20%~30%。过高的水分含量对玉米有以下不利影响:1、饲料中过多的水分会使各种营养成分的浓度相对降低,特别是对有效能值的影响比较显著,1个水分差异会影响133.952 kJ·kg-1 左右的代谢能差异,当玉米能量不足时,采食量增加,蛋鸡产蛋率下降,料蛋比升高;2、蛋白质水平会降低 0.1%左右,与能量比值相对升高,打破了日粮中各营养素间的平衡,而胃蛋白酶不能满足蛋白质的消化,造成鸡群消化不良及腹泻。

  1.2 新玉米中抗性淀粉高,不易消化

  玉米中淀粉含量一般在65%左右,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含量比例可达到淀粉总量的10%左右。抗性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充分消化利用,在大肠中则容易被大肠杆菌发酵利用,并产生毒素引起鸡群腹泻。抗性淀粉由于消化难,降低了新玉米的能量值,饲料能量不足时,动物机体会分解蛋白质作为能量来使用,而蛋白质代谢会产生有毒的尿酸盐,引起动物体内pH 值变化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刺激动物肠道引起肠炎下痢、消化不良,同时增加了痛风发生的风险。玉米是后成熟生理作物,经过50~60d熟化期的新陈代谢,直链淀粉含量达到70%以上时,才能解决以上根本问题,提高消化利用率。

  1.3 新玉米易霉变,危害鸡群健康

  玉米的霉变粒是不完善粒的一种,约有25%的谷物在收割前后已受到霉菌的污染,高水分的玉米并不能充分地进行干燥,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存储稳定性降低,也容易引起发霉变质及营养水平下降,一般霉变玉米粗蛋白、粗脂肪、胡萝卜素及代谢能均有不程度的下降。因此新玉米上市期间应增加霉菌毒素的检测频率。

  1.4 新玉米易氧化酸败

  水分含量过高的新玉米在粉碎后1d之内就会产热、发酵,进而发生酸败。玉米胚中脂肪含量占整个玉米粒总脂肪含量的77%~89%,最富营养的部位也最容易发生酸败。同时,使用筒仓储存新玉米会因生芽膨胀致使爆仓的风险加大。

  2 新玉米的质量控制

  新玉米上市期入厂应加强质量控制。

  2.1 外观要求

  玉米外观验收一般为淡黄色到金黄色或略带红色,要求籽粒饱满、味道清新,无霉味、酸味及其他异味。

  2.2 水分要求

  新收获玉米水分较高,一般要求控制在16%以内,检测方法依据GB/T 6435—2014《饲料中水分的测定》进行操作。饲料厂原料验收时为了提高验收效率,也可以使用快速水分测定仪进行快速测定,并定期用烘箱法校正快速水分测定仪,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2.3 容重要求

  容重是指玉米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反映玉米的饱满整齐度,是玉米等级的指标。研究显示:玉米水分为15.0%~18.0%时,水分每下降1.0%容重上升2g·L-1;水分为 14.0%~15.0%时,水分每下降1%容重下降2g·L-1。玉米容重在等级评定边缘值时,水分变化将导致玉米等级的变化。饲用玉米容重要≥680 g·L-1

  2.4 杂质要求

  杂质指能通过直径 3.0 mm 圆孔筛的物质,也包含无饲用价值的玉米及玉米以外的其他物质,饲用玉米杂质含量要求≤2.0%。

  2.5 不完善粒要求

  不完善粒是指有缺陷或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玉米颗粒,包含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及热损伤粒。目前玉米收割时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多是直接用机器收割并脱粒。新玉米水分大,比较容易受到机械损伤,导致破碎粒比例增加,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不完善粒。玉米受到机械损伤后就失去天然保护作用,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较大,同时受霉菌感染的概率增加,所以要控制不完善粒在 5%以下。

  2.6 霉变粒要求

  霉变粒是指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乳、无食用价值的颗粒。玉米霉变粒检测方法有数粒法、称重法、感官检测法。国标要求霉变粒≤2%,饲料生产企业仓储量较大,为了原料质量安全可将霉变粒标准提升至≤1%。

  2.7 脂肪酸值(KOH)检测

  粮食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脂肪水解成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等化学变化,产生了一定量的酸性物质,所以根据玉米 KOH 的变化可以有效地判断玉米的质量变化。玉米的 KOH 检测依据 GB/T 15684—2015《谷物碾磨制品脂肪酸值的测定》,企业对于玉米KOH的接收值应控制在60 mg·100 g-1 以内,以保证玉米的储存稳定性。

  2.8 粗蛋白检测

  玉米是能量饲料,一般会误认为玉米的粗蛋白指标不重要,玉米粗蛋白变化较大,其氨基酸变化也较大,且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因此粗蛋白也要做好检测,可依据GB/T 6432—2018《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进行湿化学法检测,或者依据 GB/T 18868—2002《饲料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快速测定近红外光谱法》使用近红外扫描确定粗蛋白含量。使用近红外扫描检测需要定期用国标方法校正近红外数据库,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2.9 加强霉菌毒素检测

  入仓和存储中的玉米要增加霉菌毒素的含量检测频率,可选用快速检测试纸或酶标仪等方法进行定量检测,提高玉米使用的安全性。

  3 新玉米的使用方案

  3.1 适度陈化

  新玉米在后熟化过程中抗性淀粉、非淀粉多糖会减少,各种营养成分更趋于稳定,但是呼吸作用仍在进行,这个阶段玉米的营养价值最高、脂肪酸含量最低,玉米的后熟化时间需要在1个月以上,一般建议在 11 月中下旬再开始使用新玉米。

  3.2 陈玉米应用到新玉米应用要有过渡期

  未过渡直接替换新玉米会对日粮适口性造成影响,新玉米可以与高品质的陈玉米混合过渡使用,逐渐增加新玉米的使用量,减少新玉米对鸡群的应激,过渡期至少半个月以上。

  3.3 及时进行配方调整

  饲料配方中使用新玉米时需要根据玉米的实际水分含量,计算配方中实际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调整能蛋平衡,并对氨基酸的变化进行平衡;抗性淀粉的问题,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淀粉酶来提高抗性淀粉的消化率;有效补充能值,适量添加油脂或葡萄糖,添加适量葡萄糖,补充能量的效果会更好。

  新玉米在存在一些问题,实际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新玉米的品质,安排适宜的过渡日粮,根据新玉米内在品质对配方进行适时调整,避免对鸡群生产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投票:技术频道浏览人群调查:
 饲料及添加剂生产企业

“”相关的文章: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