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关税风暴”来袭:中国乳业的四大变化!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7日 评论本文
广告

  文 | 乳业圈团队

  前情提要

  近日,关税之战的炮火声不绝于耳,甚至在国际上蔓延、愈演愈烈。

  最新消息——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4月8日表示,美东时间4月7日,美方威胁进一步对华加征50%关税,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如果美方升级关税措施落地,中方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此前,北京时间4月3日,美国方面宣布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将于4月9日实施。叠加此前税率,部分商品税率已经达到了54%,此举无疑会严重冲击到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部分。

  面对美方的一意孤行,我们自然是坚决反制!

  4月4日,中方多部门接连发布多项对美反制措施,包括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次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并不是只针对中国,而是面向全世界多个国家。面对美国的“关税霸凌”,其他国家不可能无动于衷,势必也会予以反击。

  如果美方提出的关税政策统统落地实施,那么一场关税风暴即将席卷全球,给各个国家不同产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乳业也不例外。

  行业纷纷担忧:

  长期以来,美国是中国苜蓿干草进口第一来源国,是中国乳清粉进口第一来源国。

  34%的关税会给上游养殖企业成本产生怎样的影响?

  会给乳制品生产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乳业的周期困境目前还未得到有效缓解,这次贸易战会给中国乳业带来怎样的“危”和“机”?......

  其实,面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影响,国家已经预先出台了政策布局。

  今天,我们从一些数据、现象、政策入手,看看我们已经做了哪些准备、还需要做哪些准备?

  01  美方对中方加征34%关税

  利好中国企业在美布局产能?“出海”,是这两年的热词。各行各业纷纷向外寻求新增量,乳业也不例外。据乳业圈了解,过去一年中,伊利、飞鹤、澳优等多个乳品企业均实现美国、北美市场的战略落地。此前,更有健合集团的奶粉品牌、宠物营养品牌在美国广受欢迎。对于大型乳企来说,实现品牌出海,不仅仅是寻求新增量的一个方向,更是品牌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布局。而对于中国乳业来讲,我们的乳品企业向国际上进行品牌输出、文化输出,也有助于让中国乳业在国际上逐步拥有话语权。美国方面单边挑起贸易争端,无疑会影响中国对美的直接出口。对于以产品出海为主要形式的国内乳品企业/品牌来讲,这意味着成本的上升,利润空间随之压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益链条要重新梳理,产品在进口国的竞争力会降低等等。

  同时,对于中国企业在除美国以外的其他海外市场布局的产能、品牌,如果想要进军美国市场,估计也不可避免会受关税调整的影响。因此,也要关注美国对该国家的关税政策动向。此外,在正式上任美国新任总统前,特朗普明确表示要对内实施减税。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如此,无非是保护自有产业、促进资本回流的一种手段,这或许也是在美国本土布局乳品产能的机会。不过,美国对别国实施“关税霸凌”,最终无非会产生两种结果:要么被反制,要么就谈条件。因此,出海美国、拟在美国布局产能的企业/品牌,也需要时时留意国际对美的关税变化影响,目前关税之战仍在胶着中升级,建议暂持观望态度。此外,普天盛道战略咨询创始人雷永军提醒企业,税率问题并不是跨国产能布局的核心要素。企业还应该考察美国市场、政治环境、消费者对新品牌的接受周期等。中国在大洋洲布局的很多大工厂,现在都处于亏损状态的教训我们应该汲取。在这一方面,企业可以参照国家今年1月份针对企业出海新出的政策指引《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

  02 1-2月份进口自美国苜蓿大幅下滑

  这两项布局能稳住吗

  从我国反制美国的关税措施来看,农产品板块仍然是我们能“拿捏”美方的重要筹码。不过,我们必须要迫切重视的是:从2017年以来,美国是我国苜蓿草进口第一来源国,占进口苜蓿干草总量的比例持续高达80%以上。

  01从上一阶段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苜蓿进口的影响来看:2018年中美贸易战导致进口自美国的苜蓿大降、总体进口量下降;我们扩大苜蓿干草进口渠道的多元化,比如从西班牙、南非、苏丹、加拿大等地进口来填补市场等。同时,受关税影响,进口到岸均价也在2018年之后的五年内大涨70%。那么,这一次预计升级的贸易战会给我国苜蓿干草进口带来怎样的影响?会不会导致国内养殖端成本上升?

  乳业圈留意到,面对可能开打的贸易战,从去年12月份到今年2月份末,我国进口自美国的苜蓿干草量不升反降,增加了对其他来源国的苜蓿进口补充。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24年12月份,我国进口苜蓿总量同比增长9.7%,但进口自美国则同比微增3.6%,进口均价大降23.1%。2025年1-2月份,我国进口苜蓿总量同比下降19.1%,进口自美国则同比下降22.2%,但进口自美国的数量仍然占比高达87.1%,进口到岸均价同比下降13.4%。与此同时,我国进口自南非、罗马尼亚的苜蓿草则大幅上涨,相较美国,他们有绝对的价格优势,但是产量、质量能不能保证?还需要考虑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中国乳业俱乐部行业研究员习鹏颖认为,现阶段我国苜蓿干草进口量、价格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国内奶业周期矛盾未得到缓解,上游加速出清,草产品进口规模下滑,国内牧场对苜蓿干草的需求相对疲软;二是国内苜蓿草的供给逐步提高,国产苜蓿产量已经从2008年的大约10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400万吨。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的苜蓿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在苜蓿草这个产品上,中国是最大买家。

  乳业圈也留意到,国家已经在政策层面上做了准备。去年年底,国家对“增加青贮种植面积”的建议做出回应,明确表示将“支持苜蓿种植、收获、运输、加工、储存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提升”。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接下来,如何全面、高效地将政策落到实处,支持国内苜蓿产业快速发展,需要我们的政策部门充分彰显智慧。

  此外,为长远计,从产业设计的层面上不得不考虑,如何将中国的苜蓿采购形成一个产业链,来压低美国价格?

  03 1-2月进口自美国乳清粉大幅增长

  推进深加工任重道远

  和苜蓿草不一样,面对近在眼前的关税风暴,我国进口自美国的乳清粉出现了大幅的增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5年1-2月份,我国乳清粉进口量同比大增35.4%,其中,美国占比41.9%,同比增长23.2%。2月份,我国乳清粉进口量同比大增51.5%,进口自美国的数量同比增长69.2%。这让小编回想起2018年中美贸易战时我国乳清粉进口情况的变化:一方面,受当时关税政策影响,由于乳清粉作为原料的刚需属性,其进口价格暴涨,对相关养殖产业、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和调整压力;另一方面,当时贸易战打响后的2019年,我国进口自美国的乳清粉数量大幅下滑,反制关税政策取消后,美国又恢复为我国乳清粉第一进口来源国。

  长期以来,我国是全球乳清粉最大进口国,占全球进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其中美国和欧盟是我国乳清粉第一、第二进口来源地。只因为乳清粉是生产奶酪的副产品,而我国国民过去没有吃奶酪的习惯,因此我国乳清粉过去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除了极个别建立脱盐乳清粉生产线的企业以外)。

  值得一提的是,进口自美国的乳清粉主要用作饲料,进口自欧盟的乳清粉品质更优,主要用于婴配粉生产,从价格上来看,后者单价大约是前者的2倍。

  因此,受关税影响下将乳清粉进口大量转为欧盟进口也不太现实。

  普天盛道战略咨询创始人雷永军先生认为,虽然我国在乳清粉产品上没有成本优势,但在以美国为首的反全球化的带动下,单纯依靠贸易未来成本和稳定性都难以可控。因此,推动提高乳清粉一定的自给率也很有必要。简单来说,就是只有我们有内功,才不怕外敌。

  近两年,为打破乳清粉进口依赖,国务院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工信部等部门近年来印发多份文件,支持发展奶酪、乳清粉、黄油等干乳制品。

  去年2月份,工信部网站公布,脱盐乳清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任务入围揭榜单位公示,三元、伊利、蒙牛、飞鹤、妙可蓝多、贝因美、美赞臣中国、红星美羚等企业皆在申请/参与单位中。但是,乳清粉毕竟是生产奶酪的副产品,因此解决我国乳清粉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的本质,并不是单一政策、几家企业去承担就能解决,而是需要全行业一起努力解决乳业产业链结构战略调整的问题。推动乳业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从市场培育和政策配套双管齐下,去提升消费端对奶酪等深加工乳制品营养认知,长期刺激多元化乳制品的消费需求增长。一方面,这不仅促进中国乳业迎来“喝奶”到“吃奶”的一个阶段性的转型,有利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从长远来讲更有助于我国走出周期性矛盾的困境,对于消费者、企业、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04 中国出口受阻

  政策多层面刺激内需

  此外,不少朋友也都非常关心,关税风暴会给尚处在周期性问题的中国乳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国家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动作?根据过去三个多月以来我国商务部对有关加征关税问题的回应和国家出台的多个政策来看,乳业圈总结了两句话,就是:团结外源,刺激内需。据中国海关数据,2025年1-2月,我国共计出口乳制品1.68万吨,同比大增86.7%,出口乳制品折合生鲜乳同比增长了184%。进口国出现了不少新面孔。其中,干乳制品进口国主要有新加坡、菲律宾、香港、朝鲜、巴林等地,主要品类涵盖大包粉、奶油类、婴配粉;液态奶进口地主要是香港和澳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多重因素,我国生鲜乳价格走低,乳品企业生产的原料奶粉成本也降低,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因此大包粉的出口迎来了快速增长,1-2月份出口量同比大增387%。如果后续以美国为主导的反全球化进一步深化,那么或将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繁荣,预计后续还将持续扩大我国乳品出口量。

  而在刺激内需方面,国家从去年至今(尤其是今年)落地多项政策——比如进一步刺激生育,将生育补贴提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上来;推出成人奶粉新政,规范乳粉/调制乳粉当中主要原料的来源和占比等;落地《灭菌乳》新标准,使复原乳退出液态奶历史舞台;出台婴配粉新规,鼓励生产企业以生牛乳/生羊乳为原料生产婴配粉;出台多项消费补贴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从本质上都会促进需求端增长,同时,也将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各类乳制品品质从营养层面上再上一个台阶。历史的经验表明,贸易战的博弈不仅是关税和制裁的较量,更是产业和技术的比拼。乳业圈今天留意到,国家发改委主任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对应对美加征关税举措及建议。说明我们的政府在应对上一轮的贸易战中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相信我们的政策部门、企业在即将可能到来的新一轮贸易战中更加清醒,用智慧和战略、实力去化解和抵御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作者: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