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21日,2025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大会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会上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对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市场供需形势做出基线预测。报告预计,未来10年,中国奶类产量保持增长趋势,奶类需求将不断增加,奶制品进口止降回升,生鲜乳价格企稳回升。
文|杨祯妮(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牛奶首席分析师)
奶制品作为居民膳食中的重要产品,在食物消费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奶产能在消费增长拉动和生产水平提升的共同作用下呈上涨趋势。但近年来,受消费不振影响,养殖出现大面积亏损,奶业陷入奶源相对过剩的困难局面。展望期内,国内产能将持续优化,奶牛养殖成本将进一步下降,特别是随着居民饮奶观念提升、营养健康意识增强,奶类消费仍有增长空间,奶牛养殖亏损局面有望缓解,奶业基础产能稳固提升。
一 2024年市场形势回顾
2024年,奶业生产进入优化调整期,全国奶类产量、消费量、进口量均不同程度减少,生鲜乳年均收购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奶牛存栏略减,奶类产量下降。2024年,奶牛存栏量1178万头,奶类产量4163万吨,比上年减少2.8%,其中,牛奶产量4079万吨,较上年减少118万吨。奶类消费量略降,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奶类消费量5691万吨,比上年下降2.5%,人均奶类食用消费为35.9千克,比上年减少0.9千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年奶制品加工量2961.8万吨,比上年下降1.9%。进口继续减量,深加工产品有所增长。据海关总署统计,全年奶制品进口261.55万吨,比上年减少9.0%,进口额112.3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7.0%,进口奶制品折合生鲜乳为1587万吨,比上年减少7.6%。进口量最多的大包粉同比减少17.5%,奶油、蛋白和炼乳进口量均有所增长。生鲜乳收购价格持续下跌,奶制品零售价格总体下行。国内生鲜乳收购价格持续走低,主产省全年平均生鲜乳收购价3.32元/千克,同比下跌13.5%。虽然国内生鲜乳收购价格低位运行,但受乳企定价策略影响,鲜奶终端零售价格下跌幅度有限。
二 未来10年市场走势判断
展望未来,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全面实施为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拉动下,奶类消费需求进一步增长、奶类供给能力将稳步提高。
奶类产量保持增长趋势。未来10年,随着国内产能持续优化,规模养殖比例不断增长,牛群结构逐步优化以及奶牛平均单产水平提升,奶类供给能力将稳步提高。预计2025年,奶类产量达4100万吨,比上年下降1.5%;2029年奶类产量预计达4682万吨,与基期相比年均增长率为2.4%;2034年奶类产量5703万吨,与基期相比年均增长率为3.2%。
奶类需求将不断增加。未来10年,随着居民饮奶观念的提升、营养健康意识的增强,奶类消费长期看仍有增长空间。预计2025年,奶类消费量5506万吨,比上年下降3.3%;2029年,消费量达6354万吨,与基期相比年均增长率为1.8%,人均奶类食用消费量40.7千克,与基期相比年均增长率为2.1%。到2034年,消费量7581万吨,与基期相比年均增长率为2.7%,人均奶类食用消费量49.2千克,与基期相比年均增长率为3.0%。
奶制品进口止降回升。未来10年,伴随消费量持续增长,国内奶制品供给缺口长期存在,奶制品进口继续保持小幅增长趋势。预计2025年,奶制品进口量折合生鲜乳1452万吨,比上年减少8.5%;2029年,奶制品进口量1539万吨;2034年,奶制品进口量2007万吨,比基期相比年均增长1.4%,增速低于过去10年3.7%的年均增速。
生鲜乳价格企稳回升。随着产能进一步去化,奶牛存栏继续调减,国内生鲜乳过剩局面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拐点,预计全年价格呈现低位波动后趋于平稳,并有望适度上升,平均价格在3.10~3.65元/千克区间低位运行。中长期看,居民奶类需求将不断增加,供需缺口仍长期存在,生鲜乳价格有望小幅上涨,奶牛养殖节本增效持续推进,奶牛养殖亏损局面有望缓解。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