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麦收,并且全国麦收进度刚刚过半,而且接下来华北、黄淮地区仍将有降雨,所以市场的关注点还都在小麦身上。
但是作为与小麦联动性很强的玉米,近期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第一个变化就是,玉米价格持续上涨。
虽然说涨幅不大,但是上涨的趋势仍然是喜人的。而玉米上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虽然说小麦急涨急跌以后,麦价重新回落,但是相较于之前悲观的预期来说,反而有一定提振,这也使得小麦市场的情绪变得积极起来。
受这种情绪带动,玉米市场的情绪也变得没那么糟了。
二是随着市场关注度转向小麦,玉米上量一直偏低,玉米库存不断消耗。
一方面是部分深加工有补库需求,比如山东地区近期玉米的上量一直偏低,于是价格上涨;而东北地区除了国储收购的提振以外,本地企业也有提价锁粮的意图,所以整体玉米维持上涨的格局。
第二个变化则是潜在的,即玉米的压力也在悄悄上升。
第一个压力就是替代。
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小麦,另一个是定向稻谷。
小麦不用说了,首先芽麦的冲击就不小,虽然说芽麦的影响是短期的事,因为芽麦的保存期比较有限,但是根据了解,今年芽麦数量可能在千万吨级别,这个数量对玉米市场来说,冲击可不小。
再加上芽麦价格很低,不少饲料企业已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因此值得警惕。
另一方面,虽然今年小麦出现了部分质量分化,但总体依然是一个丰产的预期,也就是说,除了芽麦以外,后续可能还会有更多小麦进入到替代领域,这也将成为玉米的威胁。
而定向稻谷一直悬而未决,从5月份一直传到6月份,但其实不论靴子何时落下,对市场来说都是压力。
第二个压力则是进口玉米。
从近几年进口玉米的数量来看,都不低。
2020年我国进口玉米首次突破进口配额限制,而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进口玉米数量连续超出配额,并且据之前预测,今年进口玉米的数量仍然不会低。
但进口玉米的影响不光是数量级别上的,还有情绪层面的。
今年我国进口玉米渠道明显增加,除了原有的美国及乌克兰玉米以外,巴西以及南非玉米陆续对华出口,尤其是巴西玉米今年迎来创纪录地丰收,预计出口也将大增。
而就在前不久,阿根廷与我国就玉米供应协议达成一致,根据协议规定,阿根廷将向我国提供相关信息,并监督出口公司是否符合必要的质量标准和所有交货要求。
而随着这项新协议的落地,意味着阿根廷玉米对华出口流程简化,有助于阿根廷玉米再次输华。
而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在2013年的时候,阿根廷首批6万吨玉米就曾对华出口,但是之后却一直未能再突破。
原因是虽然在2012年时两国就已签订过相关出口协议,但是阿根廷出口商难以遵守所有规定,所以一直未能再向中国大量出口玉米。
但此次协议再次达成一致,更加拓宽了我国进口玉米的来源,这也将对国内玉米市场产生不小的情绪影响。
而反观当前国内玉米市场,处境颇有些尴尬。
一方面虽然玉米呈现上涨趋势,但是明显上涨动力不足,且随着山东玉米上量的波动,有再次变化的迹象。另一方面,有成本作支撑,下行的空间倒也不大。
而接下来,6月和7月份将成为玉米走势的关键期,那么这两个月里玉米又有哪些可圈可点的机遇呢?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4-16]
-
[04-16]
-
[04-16]
-
[04-16]
-
[04-15]
-
[04-15]
-
[04-15]
-
[04-15]
-
[04-15]
-
[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