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厄尔尼诺”卷土重来!制种玉米低温冻害
/yumi/ 2023年5月24日 种业宝典
广告

  全国多地5月飘雪!在内蒙古、新疆等西地,制种玉米遭遇低温冻害,长势受阻;在新疆焉耆盆地多县,辣椒遭遇雪灾霜降,减产已成定局;在陕西猕猴桃之乡,冰雹大风大雨让农户损失惨重。

  在国外,意大利遭遇百年难遇洪灾,有五千家农业企业蒙受损失;东南亚、地中海多国出现极端高温,甚至破历史记录;正处秋冬季的非洲国家、澳大利亚遭遇30~40℃高温。法国、意大利持续干旱……

  近日,国内外的农业生产都遭遇了不小阻力。刚进入5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一份通报,提醒需对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做好准备。

  01

  西北地区:制种玉米遭遇低温冻害、风沙侵袭

  进入5月以来,新疆、宁夏、陕西延安和宝鸡等地都出现降雪等异常天气。

  在 内蒙古, 部分地区近期发生低温冻害,影响制种玉米生长。“低温冻害地表叶片组织坏死地下生长点没死过几天就长出来了,只发育慢了,对生长发育和花期没有影响。”

  不少制种玉米上部被冻死,但植株下面重新出来的问题不大,还没冻死不要紧。 “受低温影响还是挺大的,将影响玉米的生殖期和成熟期。” “前面高温涨的太快,近几天普遍存在低温冻害,加上风沙风害,连风带沙的,给整成这个样子了。”

  据介绍,内蒙古的制种农户的种植习惯不同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河西走廊精耕细作,老百姓种得特别细致,内蒙土地面积相对较大,种植管理粗放。此外,因为地处河套地区,黄河水较丰富,滋生盐渍化较严重。这里的盐碱地占45%左右,普遍带一点盐碱,加上种地普遍不如河西走廊,产量和河西走廊也相差二三百公斤。

  制种玉米长势不佳。

  在新疆昌吉,今年玉米制种播种偏晚,很有可能在授粉时遇到高温。

  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年昌吉的制种玉米播种 比历年偏晚十天,加上近期温度低,中熟品种授粉期可能到6月底,很可能遇到高温。从气象部门的消息:今年高温估计在6月25日至7月20日,这就非常危险!

  业内人士建议抓紧田管,少控苗早上水,并采用一些化学措施, 促使早抽雄到6月20日,虽说可能减产或增加了一些投资,但总比高温造成损失要好一些。当然也有可能预判错,天意不可测。

  “ 今年中晚熟品种授粉期估计要到七月上旬,正是每年的高温季节。” “ 同期播的品种比较好化调,错期播的不好操作,怕影响花期。 ”

  “主要怕父母本不同品种对化品敏感度,错期影响不大,晚熟品种可晚施肥,多控苗,廷后授粉,但熟期后延怕早霜,对收获加工压力增大!”业内人士表示。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 4月22日至23日、5月4日至7日,连续两次持续低温对玉米制种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部分地需毁种,同时面临严重缺水问题,不封玉米制种田、小麦良繁田缺水。

  当地一家种子公司的低温受灾面积巨大,包括制种玉米9237亩, 损失650余万元,棉花良繁1240亩,损失50余万元;合计受灾面积10507亩,经济损失700余万元。

  02

  新疆焉耆盆地:雪灾冻害后辣椒已恢复生长,但减产已成定局

  5月6日前后,新疆焉耆盆地多县普降大雪,为十年来罕见,之后又遭遇霜降冻害。焉耆盆地的辣椒种植面积在几十万亩,主要种植色素辣椒等干椒,此轮灾害对当地辣椒造成严重影响。→

  焉耆盆地某县的辣椒种植户正在对辣椒进行“抢救”。

  “现在天气很好,辣椒已经恢复生长。”“这是近两天的田块,好的好,不好的刚发芽。” “目前的生长期已较往年推迟了不少。”

  有预测认为,当地今年辣椒减产幅度或在30%~40%。 当地某辣椒龙头企业派出调查小组,18个人耗时四天对焉耆盆地四县、7个团场调查了379个点,最终因缺乏对每个等级减产幅度的科学衡量依据,决定放弃评估减产比例。

  “幸存”下来的辣椒苗开始恢复生长。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轮灾害天气比2010年5月16日的雪灾冻害早了将近10天,那年春季温度好,受冻害时辣椒植株已达20厘米以上,花芽分化很多,部分枝叶冻死后还有很多生长点,当年减产幅度在20%左右,色价辣度品相等减少幅度没有准确测量。

  “今年的灾害和2010年没有可比性,是行业内首次遇到这种灾害,此轮冻害的严重程度、将造成的减产幅度评估缺乏实际科学的数据支撑,预估数据难以做到科学准确。” “只能通过对各区域做50个点的定向检测,跟踪调查种植过程和收获结果,在秋季实际收获后再对结果进行评估,包括色价降低比例、产量降低比例、商品性下降比例等。”

  图左为目前正重新出芽的辣椒,图右为往年同期的辣椒植株,长势相差不少。

  03

  陕西:部分地区发生冰雹大风大雨,猕猴桃之乡、苹果产区受灾严重

  在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宝鸡眉县等区域,5月20日晚遭极端天气冰雹,猕猴桃,小麦等严重受灾,农户损失惨重。

  在此之前,春天的多轮霜冻已让种植户头痛不已。据了解, 极端灾害易造成猕猴桃枝干树皮受损,形成大量伤口,溃疡病、花腐病等细菌性病会从伤口侵入造成危害。

  5月19日,冰雹侵袭陕北延安县,苹果园损失惨重,目前正值苹果疏果套袋时候。小苹果被打烂了。

  此前的5月16日,甘肃定西通渭、静宁、庄浪部分苹果产区也遭遇冰雹灾害,通渭冰雹持续了半个小时。而在4月28至29日,甘肃苹果产区还遭遇了霜冻,川道地区的苹果受灾严重。

  5月17日河北多地也遭遇冰雹灾害,拳头大小的冰雹将多人砸伤,汽车玻璃杯打破。衡水地区刚套袋后的梨子被打的满地都是,夹杂着树叶一片狼藉。

  04

  意大利:遭百年难遇洪灾,5000家农业企业遭受损失

  5月15日以来,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连降暴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至少14人死亡。据估算, 该地区近两个星期内的降雨量等同于正常年份七个月的降雨量总和。

  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是意大利重要的农业产区。 在经历数个月干旱之后,这次洪水对当地的农户雪上加霜 ,损失惨重。意大利政府表示,这是意大利一百年来最严重的洪灾。

  不计算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仅种植和畜牧业每年的产值就达15亿欧元。据意大利中小农场主协会估算, 当地约有5000家农业企业因本次洪灾遭受损失,其中水果种植预计在未来4到5年都难以恢复。

  当地受灾农户卡瓦西经营着一个面积22公顷的果园。果园紧邻一条河,强降雨导致河水冲破堤坝,淹没了整个果园,积水最深时达到3米左右。

  洪水造成的损失让她十分心痛。卡瓦西表示,今年没有收成了,未来几年也可能没有果树了,猕猴桃肯定都死了,因猕猴桃的根部泡在水里超过一天就不行了。

  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里,多个乡村地区的农田被淹。

  一些牧场和养殖场也遭到洪水围困。

  05

  全球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农业生产

  近期,东南亚多国最近出现极端高温。5月7日,泰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曼谷最高气温41℃;菲律宾伊萨贝拉省最高温39℃,部分地区体感温度逼近50℃。6日,老挝、越南分别记录到43.5℃、超44℃的高温,均 打破其历史纪录。

  今年4月, 地中海多个国家也出现了 罕见高温天气,多数地中海国家4月底的气温较往年相同时间段的平均气温高出了近20℃,打破了历史纪录。其中位于北非的摩洛哥,当地4月份的数个高温纪录被先后打破,多个城市最高气温甚至超过了41℃。

  甚至地处南半球、 眼下处于秋冬季节的非洲国家 博茨瓦纳和 南非,以及大洋洲的 澳大利亚,也都在近期遭遇了 30℃~40℃的高温。

  法国和意大利还遭遇了持续干旱。法国今年1月到2月连续32天没有降雨,这是自1959年有记录以来最长的无雨时间。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出现异常的低水位,意大利最长河流波河水量同比低了61%,在威尼斯船只只能停靠在河道裸露的河床上。

  今年进入2月以后,意大利从南都到北都突然遭遇干旱,这场旱灾之严重,被气象部门称为七十年来最大的旱灾。这场旱灾不仅来势凶猛,持续时间也特别长,一直到4月底也没有缓解的迹象。尤其意大利东北部的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许多地方连续两个月没看到一滴雨。

  浙江天气的专家指出, 造成欧洲持续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欧洲地区出现持续的高压异常现象,地表温度越高,大气压异常范围就更大更广,从而加剧了干旱。”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双聘)副教授柴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指出,“近几年全球极端天气的频次之高十分罕见,目前普遍的共识是 碳排放是主因。”

  不少科学家担忧,气候变化可能将颠覆人们对季节变化的预期,夏季可能变得越来越长、气温越来越高。气候模型表明,如果不能大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气候变化将导致包括高温在内的更多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整个意大利从南到北,多条河流断流。

  水城威尼斯,都因河道干涸而无法行船。

  持续干旱对意大利的稻米产量造成威胁。异常的高温也 扰乱了作物的生长周期,当地的芦笋、南瓜、甜瓜等作物已经提前上市。 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是欧洲重要的稻米种植基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近日在走访波河平原时了解到,今年的稻米预计又要减产,当地的旱情已经让种植户调整耕种计划。

  “泥土需要有更多水分,更松软才具备水稻播 种条件。 后续如果还不下雨,我种的水稻会遭受50%至70%的损失。 我会密切留意今年的旱情,少种稻米 ,改种大豆或向日葵、高粱,它们需要的灌溉用水少一些。 ”当地水稻种植大户塔基尼说。

  为了降低损失,大部分意大利农户都像塔基尼一样,计划减少水稻种植,改种其他农作物。据估算,今年意大利稻米播种面积会减少近8000公顷,农业产量可能损失三分之一。

  据意大利环保组织监测,2022年意大利共发生3 10起极端天气事件,较2021年增长55%。 意大利农耕协会表示,今年初的仅40天内,极端天气就又比上一年增加300%,农业生产恐将继续遭受困 扰。

  温暖的气候扰乱了作物的生长周期,意大利的芦笋、南瓜、甜瓜等作物已经提前上市。

  06

  厄尔尼诺已在路上,应对 极端天气准备好了吗?

  有分析指出,近来东南亚地区的异常高温,可能预示着今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回归。 厄尔尼诺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现象,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暖水现象)相关,与拉尼娜(冷水现象)一起构成ENSO循环,一般周期为2至7年,平均周期为4年。

  厄尔尼诺通常持续9至12个月,常会导致南美洲南部、美国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亚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增加; 相反地,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亚部分地区则会出现严重干旱。 在北半球夏季期间,厄尔尼诺带来的暖水会加剧太平洋中部、东部的飓风,同时阻碍大西洋盆地的飓风形成。

  刚进入5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一份通报,提醒需对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做好准备。

  全球最早受到厄尔尼诺影响的是热带太平洋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北美和东亚、南亚国家也会受到影响。持续的暖水使得气候异常持续时间更长。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温度的影响通常在其出现的第二年逐渐展开,因此,2024年这一影响可能会最为明显。

  WMO表示,异常持久的拉尼娜现象在持续了三年之后现已结束,热带太平洋目前正处于ENSO中性状态(既非厄尔尼诺也非拉尼娜)。 基于全球长期预报制作中心的信息和专家评估编写的最新通报,WMO预计,在2023年5月至7月期间,从ENSO中性转变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为60%,6月到8月将增加到约70%,7月至9月将增加到80%。 但在目前,尚未预估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或持续时间。

  WMO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强调,“整个世界都应该针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做好准备。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在世界不同地区带来更多高温、干旱或降雨量。它可能会暂缓非洲之角的干旱和其他与拉尼娜相关的影响,但也可能引发更多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这凸显了开展联合国“全民预警”倡议、确保人民安全的必要性。”

  近日,国家气候中心已发布消息,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将于2023年夏季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国家气候中心服务首席周兵研究员 指出,厄尔尼诺的出现必然会造成区域或全球的气候异常,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异常的天气气候事件强度加强、持续时间更长、影响程度更为显著。 上一次超强厄尔尼诺发生在2014-2016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创造了全球历史最暖纪录。

  有研究预估,今年我国的气温和多年平均相比仍然偏高,但全国范围高温天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偏弱。全球变暖导致极端事件频繁和剧烈发生的情况仍会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虽然 大范围、持续时间较长的极端高温事件出现的概率较小,但局地性、突发性的极端气候事件会增加 ,如大风、冰雹、暴雨、高温等天气现象。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种业宝典
广告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
广告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