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过、秋分将至。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汪陈湾村、白杨沟的试验田里,套种的玉米和拉巴豆长势喜人。
一派繁忙景象的试验田里,兰州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干部们正在带领村民对试种成功的玉米、拉巴豆进行收割搬运、打包称重,经过一整天的忙碌,汪陈湾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刘学兵向大家宣布:“玉米/拉巴豆套种组的饲草产量为5794.75公斤/亩,玉米单种组的饲草产量为4630.85公斤/亩,玉米拉巴豆套种试验成功,增产25.13%!”
今年上半年,峡门乡遭遇了少见的倒春寒和持续干旱天气,对玉米和拉巴豆的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所幸后期雨水充沛,加之良好的田间管理,套种试验经受住了高寒山区的气候考验。“为了做好玉米/拉巴豆套种试验,我们邀请兰州大学生态学院的杜彦磊教授、平凉市农技推广站的王宗胜研究员两次到试验田现场指导。为了更加科学地开展多点适应性测试,我们在汪陈湾村和白杨沟村共设置了6块试验田,种植海拔都在1900米左右,水肥地热条件不算好,能够取得增产25.13%的成绩着实不易!”汪陈湾村帮扶工作队队员王平说。
带头参加套种试验的村民姚进兴看到一包包整齐堆放的饲草,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次试种玉米拉巴豆很成功,一亩地能够多打一吨草哩!我们能打更多草,就能养更多的牛。兰大老师捐赠的种子好,带着我们走的致富路子更好!”
“开展玉米/拉巴豆间种套种试验,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地农民发展肉牛养殖业所面临的饲草总量不足、饲草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拉巴豆作为豆科牧草,具有很好的固氮能力,能够极大提高饲草产量,有效提升饲草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减少化肥投入,连年种植还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可谓一举多得。我们先试种示范再推广种植帮助村民增产增收,这种‘授人以渔’的帮扶方式深受群众欢迎。”白杨沟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李贞源介绍道。
近年来,兰大驻村帮扶工作队依托高校科研优势,在定点帮扶的峡门乡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种推广工作,探索建立适宜南部山区的农作物种植新模式。不仅成功试种了“兰大211”“兰大182”小麦新品种、玉米/拉巴豆套种新模式,还开展了小黑麦、黄小米、高粱、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的试种工作,因地制宜为当地群众出谋划策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帮扶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1-24]
-
[01-24]
-
[01-24]
-
[01-24]
-
[01-24]
-
[01-24]
-
[01-24]
-
[01-24]
-
[01-24]
-
[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