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让数字说话 用智能种养
/yumi/ 2025年2月6日 农民日报
广告

  安徽省宿州市,有“中国云都”之称,同时也是传统农业大市。作为长三角区域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宿州市正在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开展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探索“生产智能化、产品绿色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在线化”的数字农业新模式,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智慧田野,农民实现数字种粮

  眼下正是小麦控旺的季节,皖北麦田郁郁葱葱,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以前播种速度慢,还不均匀,播种不好容易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去年用了新的播种机,大大提高了小麦播种的精度和效率,保障了小麦一播全苗、一播壮苗,一亩节省10多斤种子,仅播种一亩地就省了30多元。”宿州市埇桥区种植大户童士合说,在使用了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陈黎卿团队研发推广的北斗定位电控排种播种机后实现了节本增效。

  水肥药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基础物资,在保障作物高产稳产和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作物需求进行水肥药的精准施用,是减少水肥药用量、增加作物产量、提升作物品质的重要途径。为提高皖北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高效精准灌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安徽农业大学皖北试验站建立了智能管网水肥一体化系统,结合北斗与农田气象传感信息实现智能调度作业,实现了大田作物水肥管理智能化、精细化。

  “水肥一体化的管道深埋在地下,只要根据数字调控就可以补水补肥。精准播种和水肥药的精准施用大大提高了作物抗性,提升了作物产量。皖北站在埇桥全区设立的小麦、玉米等作物8个高产示范点,通过应用智能农机、大田水肥一体化技术,亩增产75公斤左右,技术推广带动了全区300余脱贫户,助推了12个乡镇14个村形成可持续、结构优、态势稳的农业产业格局。”站长张海鹏告诉记者。

  在宿州市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动动手指点击手机屏幕,就能对大田进行水肥一体化精准喷灌。这里开展了“北斗+智慧农业”支撑玉米单产提升试点,实现了“北斗”播好一粒种、“智慧”管好一片田、“北斗+智慧”收好一粒籽,玉米播种出苗率均达95%以上,与常规种植相比,亩株数可以增加1000株以上。经实测,示范区平均亩产765公斤,综合测算亩均节本增效300元以上。

  “农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播种和水肥药的施用会影响到粮食产量。我们团队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的粮食生产全链条,针对从耕整地到粮食收获的全过程,自主研制了小麦玉米轮作全过程智能农机装备,为建设打造未来的‘无人农场’奠定基础条件。”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陈黎卿介绍,“这一套智能农机装备,集成了北斗导航系统,精确引导农机进行智能化耕整、播种、空地协同田间管理以及无人驾驶收获等作业。通过北斗系统实时反馈的位置与速度信息,农机得以精准定位和高效运行,真正实现了关键环节无人操作、生产全程全面高效的目标,为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现代渔业拓宽新赛道,工厂养鱼“井喷”发展

  一套智慧养殖系统,能实时进行水质监测;几台显示器,可全方位展示鱼群生长情况;无需海水,就可养殖石斑鱼……淡水“变”海水、内陆养海鱼和高端鱼类,在宿州海璟水产养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现实。

  作为内陆地区的宿州,如何获取“海水”?“我们使用的RAS智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新型工业化、全自动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公司副总经理赵旭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水处理单元,对水体进行物理过滤、生物生化处理、消毒杀菌,可以将淡水“变”为海水,模拟深海生态环境,来进行工厂化、智能化的海产品养殖。

  要实现真正的“陆养海鱼”,不仅要将淡水“变”海水,还要解决水质优化问题,如水质富营养化、水体滋生病虫、排泄物等。“用水过滤和再循环系统代谢养殖用水,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残饵粪便、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再经增氧、调温后,把净化的水体重新输入养殖池循环利用,可以保持水质的安全洁净与品质可控,实现全封闭全自动的循环水养殖。”赵旭说。

  走进养殖车间,只见24个大小、面积一致的养殖池整齐排列。“我们目前养殖的是鳜鱼苗,前期养殖的是石斑鱼。”赵旭介绍,车间配备了智能控温系统,让养殖池水温和室温处于相对恒定状态,更有利于鱼群的生长。

  养殖车间的水体内装有多功能探头,在实验室,记者看到几台电脑上实时显示出温度、pH值、盐度等参数。“一旦有某项参数出现异常,我们能通过电脑远程控制电气化设备进行处置。”赵旭介绍,传感器与物联网的结合,实现连续、封闭式的养殖自动监控,配套信息化的科学养殖监测体系,可实现生物技术监测和远程监测交叉验证,实时预警和及时维护养殖状态。

  “如今,在宿州市埇桥区,像海璟公司这样应用数字化技术、打造工厂化基地的养殖企业越来越多。目前全区有智能化物联网养殖示范点300多家,这些企业实现了养殖的智能生产与科学管理,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埇桥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郝彩侠说。

  鸡舍上楼变身无人车间,安心禽蛋绿色健康

  走进灵璧县冯庙镇唯农集团蛋鸡养殖场,一排排标准化鸡笼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在忙着分拣、打包鸡蛋,一片繁忙景象。

  8层高的鸡舍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蛋鸡分层安置,好似住在楼房。“光这一栋鸡舍就养殖了6.5万羽蛋鸡。”公司总经理朱若玉说。这么高的“鸡楼”怎么管理呢?朱若玉解释说,鸡舍里配有保温保湿、投料喂水系统和粪污处理系统等多个智能化系统,添料、送水、清粪、捡蛋等全过程实现自动化作业。传统蛋鸡养殖,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智慧养鸡场”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蛋鸡养殖模式。

  “管理这6.5万羽蛋鸡,以前至少占地3200平方米,需要3个管理人员。现在仅仅需要1200平方米,一个人就够了。”朱若玉说,鸡舍内布置了传感器,管理人员在控制室或手机App上就能实时观察鸡舍状况,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新技术的使用让我们蛋鸡产蛋率提高了2.1%,直接降低养殖成本200多万元。”朱若玉介绍,公司蛋鸡存栏量达到40万羽,每年可产鲜蛋5000多吨。

  蛋鸡生产端的数字化改造,正是宿州市近年来推动行业头部企业数字化流程再造、制度重构的体现。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辉介绍,该市正在打通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千家万户分散种养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作者:杨丹丹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广告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
广告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