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旺村的返乡创业青年沈东在村里办起了跑山猪养殖场,他养的猪,还要托关系才买得到。”
年前,一则来自泸定县的消息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心,在一个经历了“9·5”泸定地震、百业待兴的小村庄里,他是怎么把猪养得供不应求的?
2月7日正月初十,记者驱车300多公里,走进这个位于泸定县大山深处的小村庄。
“创业8年,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一见面,沈东就向记者证实了那则消息,“去年我出栏了500多头猪,供不应求,还有一些买不到猪的人,托村里、镇上的熟人来买。”
记者跟着沈东走进位于发旺村半山坡上的养殖场。虽已立春,山上还是白雪皑皑,300多亩的林间,散落着4间猪舍和一个简陋的生活区。
“地震后不到3个月,便道就抢通了,路一通,我就骑摩托把猪背下去卖了,当年收入没受影响。”谈起两年多前那场地震,沈东告诉记者,震后,政府帮他新建了3间猪舍,还补助了十几万元。
有了新的猪舍和资金,眼下,沈东的“盼头”之一就是扩大养殖规模,“争取今年存栏到2000头,不然满足不了需求。”
交谈中,一头花面獠牙、体瘦毛长的猪迎了上来,“你回来啦。”沈东和这头猪打个招呼,转身向记者解释,“这是我自己培育的种猪,叫野猪二号,才从山上下来。”
养猪场目前存栏的猪有300多头,大多都和“野猪二号”一样体型瘦长,养这么瘦的猪,能挣钱吗?
“我养的猪平时就在山里啃草皮、刨蚯蚓,渴了喝山泉水,我只补饲一点玉米。”沈东告诉记者,由于坚持生态喂养,跑山猪生长周期长达一年半,但肉质紧实,香味浓郁,营养价值也高,生猪能卖到25元一斤。去年,沈东卖猪的收入超过80万元。
除了自己养,沈东还将母猪免费发放给村里其他养殖户,按市场价收购小猪,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能喂农家饲料。
“之前因为饲养周期太长,还是有不少村民不接受。”沈东眼下的又一个“盼头”,就是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自己干。“我创业最困难的时候,玉米都是找老乡借的。一直想带着大家一起赚钱,现在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大家看到了希望。我也在和村里商量,看能不能村集体出资入股,带动大家都加入进来。”
爬上半山坡,脚下蜿蜒的公路尽收眼底,一旁的村庄已看不出两年多前那场灾难的痕迹。眺望着远处,沈东说出了心中最大的“盼头”:“泸石高速已经修到山脚下了,村里通往泸定县城的道路也要马上重建,等路通的那天,养猪场规模也扩大了,到时候,市场肯定会更大。”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2-11]
-
[02-11]
-
[02-11]
-
[02-11]
-
[02-11]
-
[02-11]
-
[02-11]
-
[02-11]
-
[02-11]
-
[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