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保险高度重视。日前印发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农业保险,提出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等,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2月28日,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负责同志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农业保险作为我国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和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5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6.2%,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2024年,农业保险为各类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5.2万亿元,惠及农户1.5亿户次,综合赔付率达到81.5%,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成效明显;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约15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业保险市场。
农业保险深度、密度不断提升
财产保险监管司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扩面、增品、提标”为重点,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持续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农业保险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金融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在配合出台发展政策文件的同时,完善机制,强化监管,多措并举提升农户获得感。着眼于承保理赔关键环节,出台《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会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印发《关于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升农险业务“双精准”。针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出台农险经营条件管理办法、农险精算规定等多项制度规范,强化现场检查、问题整治等行为监管,建立问题产品通报机制,保持监管高压态势。经过持续努力,农业保险制度框架和监管机制不断完善。
“扩面、增品、提标”不断升级。该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农业保险覆盖率均超过70%,2024年农业保险深度超过1.5%、保险密度超过800元/人,均达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承保品种基本覆盖了农林牧副渔各个领域,新疆红枣、洛川苹果等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蓬勃发展。仅2024年保险公司新开发指数类保险产品超900个,收入类保险产品超400个。
农业保险发展根基不断夯实。金融监管总局持续推动农业保险基础建设,指导完善全国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目前,农险承保理赔线上化已覆盖全国主要农业大省。另外,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出台种植业、养殖业、森林保险承保理赔服务规范,发布重要险种示范条款,提升行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指导发布《农业保险产品开发指引》,保护农业保险投保人、被保险人合法权益;指导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全国338个地市的三大主粮成本保险基准纯风险损失率表,提高产品定价科学化水平。
农业保险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该负责同志介绍,一方面,基层服务网络逐步完善。目前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点基本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和95%以上乡镇,网络覆盖面和市场渗透度在“三农”领域金融服务中居领先地位。另一方面,科技赋能助推农业保险发展。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农业保险相关服务规范,鼓励保险公司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完善精准高效查勘定损机制,提升承保理赔效率。
保粮食生产、稳农户收益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调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当前,农业保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和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财产保险监管司负责同志表示,2024年,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在全国范围实施,覆盖省份由2023年的19个扩展到29个,有力推动了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在稳定农户种粮收益方面,2024年,我国华北、黄淮部分地区旱涝急转,广东、福建等多地受台风、洪涝影响,湖南、浙江等多地受病虫害影响,部分玉米、水稻和小麦产区受灾严重。得益于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受灾农户及时获得赔付,金额总计287亿元,较往年大约提高35%,有效弥补了因灾造成的经济损失,稳定了农户种植收益。
在促进粮食生产方面,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彻底消除了农户对成本投入损失和市场价格波动的担忧。以浙江为例,2024年,受病虫害等因素影响,水稻等主粮作物减产,当年保险为2.7万户次农户赔款6.3亿元,赔付率达到141%,基本维持了农户家庭农业生产和生活开支。这一举措极大地稳定了农民种粮信心,让农民敢于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持续投身粮食种植。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总局积极推动保险业主动作为,开展风险减量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财产保险监管司负责同志介绍,保险机构在灾前通过短信平台发送预警信息,协助农户灾前抢收、大棚加固等,有效降低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同时,加大救灾资源投入,深入一线协助开展救灾,尽可能缓解农田、圈舍积水情况,降低灾害损失。
“我们要求行业尽赔快赔预赔。”该负责同志称,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应该24小时接受报案,接到报案后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查勘,并及时进行损失核定。保险机构应当在达成赔偿协议后10日内,将赔款支付给被保险人。目前,有的公司还实行“小额闪赔”,对于理赔金额在5万元以下、事实认定清楚、损失责任明确、农户对理赔金额无异议的案件,最快一天就能够理赔到账。
优化政策、加强能力建设
“我国农业保险这些年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在发展过程中,有些问题也逐步显现。”财产保险监管司负责同志分析:一是农业基础数据共享亟待深入。由于目前信息共享尚不完善,部分关键数据获取和共享效果不佳,一定程度增加了农业保险经营成本,降低了农业保险服务效率。二是保险公司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保险公司基层网络和人力投入有限,加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复杂性,有时存在管控手段不够、操作不精准不规范、时效性难以保证等问题。三是农险科技赋能投入不足。目前农业保险服务水平与农户需求仍有差距,部分地区、部分环节的农业保险科技应用比较薄弱,不同公司科技投入也存在较大差异,传统人力查勘定损等模式较普遍,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谈及2025年的重点工作,该负责同志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坚决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多措并举,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丰富保险品种,提高保障水平,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不断优化政策。配合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县级配套补贴政策,力争尽快落地,不断扩大高保障主粮作物保险覆盖面。同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助力不同地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身能力建设。2025年,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动行业落实“双精准”要求,聚焦承保理赔关键环节,切实提升参保农户获得感和满意度。还将指导发布部分险种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行业示范条款,规范产品开发;继续研究推动主要险种纯风险损失率测算,提高农险定价科学化精准化。同时,继续推进农险业务线上化,加强科技赋能,让保险服务农户更加便捷,切实改善农户投保理赔体验。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