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我国大豆进口面临挑战,豆粕作为主要饲料蛋白来源,供应趋紧,价格波动。为应对这一问题,农业农村部启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推广低蛋白日粮等技术。2025年4月,《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到2030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0%左右。根据目前大型企业的数据显示,2024年温氏猪饲料中豆粕占比下降至3%,牧原2024年达到7.3%。豆粕添加比例下降,是否会影响猪群的养殖效率?
一、大型企业豆粕减量成果
(一)温氏股份
2024年一季度,温氏猪饲料中豆粕占比降至3%,其2021年配合饲料产量1150万吨,豆粕平均用量占比7.4%,比行业平均低7.9个百分点,减少豆粕用量90万吨。
(二)牧原股份
牧原2021年豆粕平均用量占比6.9%,2023年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为5.7%,2024年达到7.3%。
(三)新希望集团
新希望2024年饲料豆粕占比下降5%-8%,禽料下降8%-12%。其“猪禽多元化日粮应用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典型案例。
相比集团猪场,目前家庭场的豆粕添加比例还在15%-20%左右,这也是不同规模猪场成本差异较大的原因之一。
但目前豆粕减量替代需要考验企业的饲料原料采购和配方平衡的能力,对中小饲料企业和猪场来说属于较大挑战。
二、豆粕减量替代是否影响养殖效率?
(一)养殖效率不降反升
《意见》推广的低蛋白日粮技术,是在严谨科学研究和长期实践基础上提出的。该技术根据动物品种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精准制定饲料配方,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补齐短板,生产出高品质饲料。其本质是改变以往“大水漫灌”式的氨基酸供给方式,实现饲料蛋白的高效利用,提高饲料转化率。农业农村部对部分龙头企业跟踪监测发现,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后,动物生产性能未下降,生产效率反而显著提高,饲料成本降低。
(二)动物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无虞
推行养殖节粮技术不会导致动物产品品质下降或质量安全问题。仍以生猪为例,低蛋白精准配方饲料养殖生产的猪肉,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含量与高蛋白饲料养殖的猪肉无明显差异。饲料中添加的必需氨基酸等营养型添加剂,提高了饲料蛋白转化沉积效率,改善了动物健康水平,对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豆粕减量替代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5-07]
-
[05-07]
-
[05-07]
-
[05-07]
-
[05-07]
-
[05-07]
-
[05-07]
-
[05-07]
-
[05-07]
-
[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