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猪企披露的2024年年报中,期货日报记者发现,中国生猪产业正在经历从“周期主导”到“效率制胜”的变革。2024年,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为代表的上市猪企,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在经历非洲猪瘟后的剧烈波动和2021-2022年的深度亏损后,降本增效已成为目前生猪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每头出栏生猪实现盈利214元,相比2023年的亏损76元明显回暖。生猪市场整体价格回升为上市生猪养殖企业的业绩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此同时,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的下行,成本端也为猪企盈利提供了一定空间。
在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看来,上市猪企盈利水平改善的驱动力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2024年是生猪价格的周期性上行期。2023年年初到2024年的一季度,生猪产能持续去化,导致出栏量减少,带来了2024年生猪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生猪养殖成本下降。行业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率提升,且饲料原料价格下跌。
事实上,近几年国内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前十的上市公司合计出栏约15577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比例约为22%,较2023年有所提升。
“2024年以来,随着规模企业的占比增加,规模企业的产能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持续增强,这是行业结构优化的结果。”济南大地智库研发总监梁城强表示。
王祖力表示,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并不意味着规模化养殖已成为行业盈利的核心逻辑,但是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升,已经成为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一方面,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经营行为总体相对稳定,不会因为行情波动而大幅度调整养殖规模。另一方面,规模化水平提升带来了行业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
头部企业普遍通过饲料配方优化、疫病防控体系升级和智能化设备应用,将成本控制能力转化为穿越周期的“护城河”。牧原股份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4元/千克,较行业平均水平低约10%,成本优势凸显。
此外,头部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例如,神农集团进一步拓展饲料业务,形成跨周期业务组合;温氏股份“肉猪+肉鸡”的双轮驱动模式,使其在猪价低迷期仍能维持现金流稳定;包括牧原股份在内的多家猪企均实施生猪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战略,改变传统猪企“重养殖、轻加工”的盈利模式。
记者注意到,科技正在重构生猪养殖行业的生产范式。2024年,超70%的头部猪企研发投入增速超10%。例如,新五丰通过加大液态发酵饲料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善育肥猪生长性能,降低增重成本;牧原股份自主研发新风空气过滤系统、独立通风系统、智能环控系统、智能饲喂系统等,提升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可以说,生猪养殖行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生物安全、环境控制等环节的数字化投入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猪价上涨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产能扩张,成为行业未来关注的焦点。对此,王祖力表示,从2024年以来生猪行情的波动来看,猪价的快速上涨并没有引发新一轮的产能扩张。
“2024年生猪价格一度升至20元/千克以上,但是在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的引导下,养殖场和养殖户总体保持了谨慎和理性的情绪,并没有大幅度扩张产能,本轮生猪产能增长幅度仅为2.3%,明显低于前几轮生猪产能扩张幅度。2024年4月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总体保持增长趋势,这会带来2025年生猪出栏量的趋势性增长。从猪周期的角度来讲,2025年应该是猪周期的下行阶段。但是考虑到去年以来生猪产能增长幅度有限,2025年猪价大幅下跌的风险不高。”王祖力说。
不过,梁城强表示,由于当前价格处于合理利润区间内,不排除有产能未释放的养殖集团,今年会适当增加养殖设备的利用率,提高未释放的存量产能。“当前处于猪周期的合理利润驱动的小增量周期阶段,不排除后期有大企业以数量换利润,增加产能投放。”他说。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5-07]
-
[05-07]
-
[05-07]
-
[05-07]
-
[05-07]
-
[05-07]
-
[05-07]
-
[05-07]
-
[05-07]
-
[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