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薛家村,果甜乳香。
20多年前,这里几乎家家养奶牛。如今,村里的多数土地流转给山东九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牛农牧”)产业园,以农牧结合方式,养了1100头奶牛。
“奶价还在低谷,但我们已很少直接出售原料奶。‘一杯好奶’成就了突围之路。”薛玉华说。
薛玉华是产业园“园主”。他所说的“一杯好奶”,既指舌尖品质,也指可观收益。
薛玉华(左一)在“九牛农牧”产业园内,查看奶牛长势。
成就企业家梦想
养殖大户“回了血”
8月14日,记者到访“九牛农牧”产业园时,薛玉华刚给西安客户发走2万盒奶皮子酸奶酪,每盒净重120克,“网红”价格。从今年初至今,这一产品日均销售万余盒。在奶价低谷中坚持了两年多,他感到终于“回了血”。
当天,几大知名奶企原料奶收购价为每公斤3元左右。“这一价格已持续两年左右,远低于养殖成本。”薛玉华说,2021年以前,同样品质、重量的原料奶收购价为4.5元-5元,“那时是有赚头的。”但此后,价格持续下跌至今。薛玉华了解到,附近有的县区一些养殖户已卖牛弃养。
薛玉华也一度觉得亏得看不到头。他想突围,逛生鲜商超,看到希腊酸奶等网红产品,一盒售价几十元,他有了做“一杯好奶”的梦想。
但向深加工转型,他又觉得不可能,牧场没有鲜奶类食品生产许可证。
“咱就能养个牛、种个地,哪有那个本事?”薛玉华说。
其实,“九牛农牧”具备“一杯好奶”生产条件,园区农牧结合,1100头奶牛“牛均一亩田”,生态优势独特。企业早年曾具有鲜牛乳生产经验和“QS”认证,只是在近年来国家乳业生产迭代升级中掉了队。如今,“九牛农牧”有条件以“公司+自有奶源基地+农户”的形式,重新进入“上游奶牛养殖、中游乳制品加工、下游冷链配送”赛道,让滨州市民喝到当地放心奶。
2024年春天,转机来了。当地开启“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 相关负责人一次次上门,开展“梦想收集、精准交办、督办落实、办结销号、回访评价”闭环流程,指导硬件改善和管理提升,请来各级管理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验收。当年年底,“九牛农牧”获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2025年初,市场上有了以奶皮子酸奶酪为主打的“沾化造”乳制品。至今,薛玉华请来的专家团队共研发出希腊冷萃干噎酸奶、凝酪型酸牛奶发酵乳等8大类60余种高端乳品。
薛玉华1965年生。1996年,在山西大同架电线的他,发现当地鲜奶价每公斤比家乡沾化便宜0.5元,当年他借钱帮家里购回7头奶牛。2000年,薛玉华回乡,与父母一起养奶牛;2005年,他成立大高奶牛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养牛;2008年,他又建起“五统一”挤奶厅,使村子成为伊利等知名奶企的奶源地;2015年,山东九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流转全村大部分土地共1100亩,以农牧结合方式养殖奶牛1100余头。
“一杯好奶”
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午后,蝉声稠密,暑气蒸腾。
薛玉华驾驶电瓶观光车,带记者看“九牛农牧”的数字农业、智慧养殖。 穿行在产业园,缤纷色彩扑面而来。路两旁,绿琉璃般的,是“沾冬二号”冬枣;满红成串的,是伏苹果;黑紫色挂着白霜的,是西梅……
“九牛农牧”产业园分休闲观光区、生态农业区、优质饲料作物种植区等多个区域,牧场处于最深处。层层果树、庄稼,将这里隔离成生态孤岛。兽医许志超正手持红色颜料,挨个涂在奶牛后背上。“这样能发现哪一头想‘爬牛’(发情)。”许志超说,每隔2小时,他要挨个棚巡视一圈。奶牛头上有耳标和感应标识,借此能识别奶牛身份,理解奶牛“情绪”。
阵阵酒香自远处的“小山”飘来,薛玉华说,那是奶牛的定制“口粮”在发酵。每年秋天,他都要存下1万亩的青贮玉米,5000亩由自己种,另外5000亩来自周边村的订单种植。
“奶牛住得好、吃得好、情绪好,才能产出一杯好奶来。”薛玉华说。
“九牛农牧”的挤奶厅采用“5S”质量管理,奶牛乳头要进行前药浴、擦拭、观察、上杯、后药浴等程序。偌大的挤奶厅见不到一滴奶。鲜奶由真空挤奶设施直接输送到集奶罐中冷却。2小时后,降至8℃的鲜牛奶就可送入乳品深加工车间。这为成品奶生产赢得时间上的竞争力。
“早上4点生产出的鲜牛奶,8点左右能到达滨州订奶户的早餐桌上。”薛玉华说,这是大品牌奶企做不到的。眼下,市场团队已开发出微信小程序,准备开学后尝试纯牛奶“滨州一日鲜”配送。
酸奶生产同样可利用时间优势。“我们采用十几小时的慢发酵工艺,相比市场上4小时发酵奶,味道、营养、菌群数量大不一样。”奶产品开发负责人薛志利说,下一步他们将在酸奶产品上进行更精准的分类。比如,面向老人和孩子喝的,可适当调味,确保口味好、易消化;供给健身人士的,则要无糖无添加,只需把牛奶本身的乳糖激发出来。
舌尖儿上的不一样,很快获得市场反馈。8月9日,滨州市全民健身广场,“九牛农牧”受邀参加“好运山东 遍响滨州”农产品推介活动。“带去的2500盒奶皮子酸奶酪,半小时内被市民抢购一空。”“九牛农牧”线上销售负责人刘波说。
培育新质生产力
促进共同富裕
傍晚,霞光满天,暑气渐消。
薛玉华继续启动电瓶观光车,带记者看农牧结合的更多可能。近几个月,他“请进来、走出去”调研,准备“腾笼换鸟”。牛奶深加工成功转型,让薛玉华有了大干一场的信心。
“这一片青贮玉米,明年改种黄精。去几处农业大学考察过了,黄精是很有前景的中药材。”
“那一片白蜡苗木林,将变成梅花鹿养殖基地,好几位专家推荐的特种养殖项目。”
薛玉华不时挥着大手介绍。
在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区,薛玉华专门停下车。那里,小山般的冬枣专用有机肥正在陈化中。这片占地60亩的有机肥生产车间,未来将形成每天30吨有机肥的生产能力,可填补沾化本地有机肥市场的空白。周边4个乡镇的养殖粪污都将得到生态处理。
在科技创新、智能装备、三产融合等方面,薛玉华舍得投入。他认为,这样才能在“增产、提质、增效、减排”四个维度获得突破。
“九牛农牧”生物实验室特聘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兼国家奶牛良种联合攻关首席科学家仲跻峰,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孙东晓,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育种教研室主任、山东省牛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李荣岭等十余位专家为顾问,提高了产业园在品种甄选、模式引进、智能养殖方面的专业性。过去几年来,“九牛农牧”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农场”“首批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企业”等称号,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省、市级培训基地(实训基地、田间学校)。
“金优2号,无核、粒大、红色、耐储……”在生态农业区,薛玉华指着图文介绍,这里的“冰美人”葡萄大棚,是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景课堂。每年,都有几百人来此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带动园区餐饮、附近民宿消费。
近年来,薛玉华尝试以文化的力量回报社会。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滨州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100强示范单位、山东省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等,园区积极引入当地重要文化活动,连续6年,沾化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书画分会场设于此。在这里,企业家与艺术家梦想合一,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家兴业兴人丁兴,顺心顺意顺财神”,今年春节前,沾化区“典亮春联村·万福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在园区的“山东省十佳乡村美术馆”举办。一位村民现场为自家拟出这样一副对联,艺术家边写边夸“这个村的村民有精、气、神”。据了解,这项志愿服务活动,被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列入2025“黄河大集”新春季重点品牌活动。丰富的活动也吸引青少年来研学,孩子们在此体验传统文化,学习酸奶制作,走时会买走成箱的酸奶产品。
薛玉华也努力帮助村民增收。早在10年前,他就把土地流转价格定为每年每亩800元,这在当时算高价。2018年“九牛农牧”实行盈余分配344万元,人均1.95万元。2016年“九牛农牧”对大高镇薛家村、谭家村等24户贫困户进行帮扶,每户3400元;2017年对台一村等23户进行帮扶,每户1000元……产业园常年吸纳60多位村民就业,其中,有几位从四五十岁就在园区务工,干了近30年仍不舍得退休。怕老人累着,薛玉华专门设立敬老岗,只发工资没有具体任务。“一个70多岁的老人,每月能拿回家两三千元工资,要比向儿女要钱更快乐。”薛玉华说。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