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播种环节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重要环节,正确调整使用播种机具,能进一步提升机械化播种质量,助力玉米产业增产增收。
(一)适时播种:根据气温、土壤墒情、品种特性、栽培方式、管理水平和播种的农艺要求等确定最佳播期。一般在5厘米—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在10℃以上适墒播种。
(二)正确调整:1.开沟器安装调整。播种开沟器必须与施肥开沟器左右方向错开50毫米以上,避免化肥烧苗。2.播种行距调整。调整时以播种机梁架中心线为基准线,向左、右对称串动播种单体和施肥开沟部件,同时,支撑轮、传动机构以及排肥箱也要做相应调整。3.施肥深度调整。松开施肥开沟器固定座上的顶丝,上下移动开沟器高度调整深浅,上移则浅、下移则深。4.施肥量调整。根据施肥量的要求,以支撑轮转动10圈为准,测定亩排肥量(滑移率按10%计算),直到调节排肥器达到亩排肥量时为准。5.播种量的调整。打开排种器盖调整隔板,达到满意状态为止。
(三)标准作业:1.下种量要精。播种量等指标符合有关作业质量要求,空穴率≤5%,伤种率≤1.5%。2.播深要一致。播深或覆土深度一般为4—5cm,误差不大于±1cm。3.株距要准。精量播种要求株距要一致,株距合格率≥80%。4.种肥间隔要合理。肥料应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与种子相隔5cm以上,且肥条均匀连续。5.苗带要直。种子播在种床后的左右偏差要小,以种床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偏差不大于4cm,出苗后一条线,以利于田间管理。
(四)规范操作:1.作业时机组要平稳起步、匀速行进,指夹式播种机作业速度控制在6一8公里/小时,窝眼式和勺轮式播种机为3一5公里/小时,气力式播种机分气吸式和气吹式,其中:气吸式4一6公里/小时,气吹式8一14公里/小时。2.播种机工作过程中禁止倒退,如需倒退时应先提升播种机。3.工作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停车,以减少种子堆集与断垄,如需停车,必须从停车位置升起机具,后退0.5-1米后再继续作业。4.机组工作人员应随时观察各工作部件的工作状态及作业质量,及时添加种子和化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排除,发现漏播时应立即做标记并及时补播。5.机组作业时,严禁载人;加肥、加种,清理杂物时必须停车后进行。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4-15]
-
[04-14]
-
[04-11]
-
[04-10]
-
[04-09]
-
[04-08]
-
[04-03]
-
[04-02]
-
[04-01]
-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