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地点: | 湖南·长沙·凯宾斯基酒店 |
会议时间: | 2018年4月15日-17日 |
主办单位: |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群重点实验室 |
1956年1月生,湖南桃源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二级,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1978年从湖南师大生物系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湖南省直机关和中国科学院模范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九三学社省委委员,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过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食品、农业与环境学会常务理事(芬兰)及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和African 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副主编,International Scholarly Research Network (ISRN) Veterinary Scienc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Antimicrobials 和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等国际杂志编委,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科技专家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微量元素与食物链研究会副理事长,兼任南昌大学博士和博士后导师。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政协常委、民盟广东省委常委。毕英佐研究员在优质肉鸡产业化关键技术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畜牧科学技术的产业化与推广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农业的发展、农民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华农业科教奖"、"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他主持的《优质肉鸡产业化研究》项目以品种选育、饲料营养和生物安全技术创新为核心,建立了大规模优质肉鸡产业化技术体系,推动了我国优质肉鸡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肉鸡品种结构的改变。该项目推广至全国26个省(市、区),社会新增产值400多亿元,2001、2003年分别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办学道路,作为学校向"温氏集团"派出的专家组长,在创建"温氏模式"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促使"温氏"迅速成长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校企合作的12年间,养户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5亿元。
他对禽畜传染病(传染性囊病、禽流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创办并主持华南农业大学饲料添加剂厂和广州惠华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两个校办企业的工作,产品广销全国,年产值1亿多元。
男,1965年3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副主任,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理事,动物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常务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单胃营养调控、营养与环境、动物饲养与标准化、饲料效价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
男,汉族,1968年10月生,现任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农业部动物抗病营养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生猪产业体系四川省生猪创新团队饲料营养岗位专家。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教学科研工作,长期致力于猪营养研究,首创母猪系统营养原理,构建了母猪系统营养参数与配套技术。已发表期刊论文21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0余篇,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科技部社会力量大北农科技成果奖1项
1970-1984年在县级畜牧局畜牧场长期从事畜牧现场技术工作。期间,参加了广东三黄鸡(杏花鸡)的选育和饲养工作。还参加了广东小耳花猪的群体继代选育和全国猪饲料标准的试验研究。并参加了《广东猪饲料标准》的制定和编写工作。1983年,获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3-1984年由科技人员提拔为封开县人大常委和科委主任。
1984-1994年参加筹建及组织广三保养猪有限公司的养猪生产;任厂长及中方总经理。期间组织编制了中国第一部机械化养猪饲养规程;并首先将美国NRC的饲养标准应用于中国的养猪实践中;首先在国内应用以及推广了仔猪三周龄的断奶技术。
1994-1997年任广东英伟总经理。
1997-2000年组建深圳菲赛迪动物营养保健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2000—2010年 任比利美英伟营养饲料(深圳)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2011年—2014年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2010年至2015年12月任深圳比利美英伟营养饲料有限公司(简称:比利美英伟)董事长、2016年至现在任总裁,公司下设子公司和事业部有:天津北英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溧阳比利美英伟营养饲料有限公司、南昌比利美英伟营养饲料有限公司、哈尔滨比利美英伟营养饲料有限公司、四川比利美英伟饲料有限公司、德州英伟饲料有限公司、大东区事业部、大西区事业部、三启事业部。
研究员,博士,农业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功能实验室主任,兼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动物营养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饲料工业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畜牧业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979年至1983年在四川农学院(现“四川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学习并获农学学士学位。1983年至1989年于东北农学院(现“东北农业大学”)畜牧系动物营养学专业学习并先后获得农学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博士毕业分配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来,一直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及科研管理工作。期间2001-2002年,作为广东省第三批高层次管理人才由省委组织部选送到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进修一年
男,1966年12月生,博士,现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广东省重点学科负责人,农业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试验站站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生理生化分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教育厅现代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动物细胞工程分室主任,广东省饲料协会专家组成员、广东省养猪协会专家组成员、广东省饲料企业产品标准评审委员、广州市饲料生产企业设立现场评审专家。
浙江大学汪以真教授,博导,动物科学学院院长,饲料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营养与免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十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畜牧学科评议组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副理事长、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和农业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杰青、国家基金重点项目、973、863、转基因重大专项等项目/课题2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Biomaterials、Journal of Immunology等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及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和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等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科技进步和发明奖9项,获授权国际专利(美国)1项,国家发明专利16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个,研发新产品7个,其中获国家新产品文号的4个
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199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国内率先开展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研究,建立了国内饲料研究中第一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饲料用酶制剂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改良、高效表达目标产品的重组微生物生物反应器的构建等,研究进一步扩展到食品、环保等多个领域,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2016年6月12日当选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山东龙昌动保特邀嘉宾
现担任农业部动物生理生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生理生化分会理事长。
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94-1999年先后三次赴德国联邦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和行为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和科研合作,2000年应聘在澳大利亚亨利王子医学研究所工作,2005年被美国康乃尔大学评选为2005-2006年度康乃尔-中国唐氏学者。先后主持“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业倾斜项目和面上项目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此外还获江苏省教学一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长期从事动物生长与肉质、应激与繁殖的神经内分泌调控和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0多篇,其中SCI论文120篇。为国际学术刊物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编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家畜生理学》主编,美国《DUKES家畜生理学》第十二版主译。
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副主任、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系主任。社会兼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饲料添加剂委员会常务委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自1989年以来,一直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研究、教学与技术转移工作、工程支持和人才培养工作多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体-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团体的主要成员之一。近五年来,主持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国家或部门科研课题,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第1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0多篇。
博士,2010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研究猪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价和猪需要量研究。研究成果有:建立了中国猪饲料原料评价技术体系;建立了中国猪饲料原料动态的有效养分体系,包括动态有效能值体系,动态有效氨基酸体系,建立了我国猪饲料原料动态的营养成分表。
男(汉),1963年5月生,湖南省益阳县人。1985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畜牧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8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专业硕士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1992年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专业博士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1988年7月到湖南农学院参加工作,1993年7月至1994年2月在加拿大留学;1994年7月晋升副教授;1996年10月至1999年2月在日本鹿儿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5-7月被农业部派到埃塞俄比亚支教,2002年3月-8月赴澳大利亚新格兰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聘为博士生导师,挂靠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点招生,2004年聘为饲料作物生产与利用博士点领衔人。2008年被选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9年被聘为湖南省学科评议组专家,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聘为第三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年被评为享受湖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13年被教育部聘为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学科评议组专家。现为湖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学科建设办主任,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饲料分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领衔导师、畜牧学湖南省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
男,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饲料研究所,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博士。
2006年7月至今历任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中心部门经理、技术服务中心区域技术服务总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研发中心主任及副总裁;现任公司副总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发中心主任。兼任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委员会(SAC/TC76)委员、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兼职导师。
在任职期间,带领技术服务团队解决海内外客户使用饲料酶制剂产品的技术问题,助推公司产品销售业绩节节攀升。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编写著作《饲料酶制剂理论与实用技术》;带领研发团队攻克技术难题,进行老产品改进、新产品研发,研发出新产品“溢多酶A系列浓缩复合酶”、“溢康能”共十二个系列产品,带动了本单位的技术升级,实现了节能降耗,提高了产品销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姚浪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博士,全国著名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1994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北京爱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姚浪群博士长期从事猪和家禽营养与饲料添加剂研究,在畜禽营养需要、营养与免疫、抗病营养、新型饲料添加剂研究方面造诣颇深。近二十年来共主持承担包括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科技攻关/支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项目、国家“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近二十项。曾留学日本东京大学。已经撰写著作7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家、部级奖励5项。
男,1975年出生,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农业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化学系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副主任,中国兽药典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七届兽药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新兽药安全评价、兽药残留检测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5年来主持并参与多个国家项目;主持企业新兽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横向课题约90项。主编或参编(译)《Plumb’s兽药手册》(第五版和第七版)、《中国兽药典》、《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等著作7部。
伊利诺伊大学博士,现任潘可士玛北美区技术经理,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在潘可士玛创新孵化器从事创新研发工作,曾研发( 单胃 动物)制定并执行猪禽研发计划,开发研究模型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在科研方面:
2005-2010 年
DDGS 和日粮纤维对猪鸡肠道健康的影响
日粮铜和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蛋氨酸铬在母猪上的应用
大豆蛋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超敏反应的影响
美国、巴西、阿根廷豆粕的营养价值
2004-2005 年
改善豆粕品质的评估:可利用赖氨酸
不同谷物日粮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2001-2004 年
在商业猪场从事科研项目;建立商业猪场饲料评估的标准化流程;猪场管理。
1998-2001 年
自由采食母猪的繁殖障碍解决方案和预测
酿酒酵母对猪小肠生态和免疫的调控作用
博士至今发表过60多篇学术文章,增获得墨西哥国家级研究人员、美国中西部优秀青年学者、国际原料公司顶峰奖等,所属协会有:美国动物科学协会、美国家禽科学协会、墨西哥动物营养学家协会、墨西哥猪兽医协会等。>
内森是亚洲动物卫生协会抗生素带头人 ,东盟食品饮料联盟首席顾问(2012-2015),东盟秘书处经济共同体副秘书长(2009-2011)。目前内森在总部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礼来动保公司担任亚太区市场准入总监。负责东北亚和东 南亚地区的市场准入工作,包括在政策、贸易及政府的相关事务工作上与亚洲公司关键领袖,高 级政府官员及食品链相关人员的交流合作。
内森还是新加坡美国东盟经济委员会副主席,泰国亚洲动物卫生协会(AAHA)会员。2012 年到2016 年期间,他曾担任新加坡东盟食品饮料联盟顾问工作,并成为创始人之一。
内森在与亚洲政府商讨制定政策工作方面经验丰富,涉及食品、农业、经济、立法及管理等领 域。他非常熟悉欧美法规政策,尤其在抗生素方面。
在加入礼来动保之前,内森在一家总部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药物注册咨询公司,担任欧洲 咨询服务亚太区总经理。在此之前,他在东盟秘书处工作16年。是第一任通过东盟经济共同体(AEC)宪章2008招入的副秘书长(副部长)。他被认为是AEC蓝图(2008-2015)及2010年通过的东盟一体化的设计师。他曾参与2010年1月生效的东盟与中国自由交易协定的谈判。
内森先生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策略学院及哈弗大学甘乃迪政府学院的联合硕士学位。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学士。2006年就读于日本东京大学。
......
......
2005年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一直从事饲料添加剂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荣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奖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副主任
1995年6月毕业于南京经济学院(现南京财经大学)食品检验专业;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索有瑞研究员,生态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化学;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王锡昌教授,研究方向为水产品加工和贮藏安全。
2015年12月获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工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硕士生导师、四川理工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评审员、《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审稿专家。
1995年7月至2007年2月,在国家粮食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从事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研究、粮油标准制修订和粮油食品饲料检测工作。2007年2月至现在一直在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任检测中心分析工程师、副主任、质量负责人,主要从事饲料和水产品研究和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水产养殖投入品风险评估、水产品营养评价、饲料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现主持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四川省青年创新团队项目1项、农业行业标准制定项目3项、通威股份研究项目1项,主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标准修订项目3项、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1项、通威股份研究项目2项。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出版译著1部;先后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分析化学、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等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35篇,SCI收录4篇、EI收录9篇。
1956年生
198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学农学士)
198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生理生化专业,农学硕士)
1992年毕业于英国阿伯丁大学(生化专业,理学博士)
1985年至今就职于新疆农业大学
1994年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研究,发表研究论文约200篇。
Fábio CATUNDA, 1988年毕业于巴西圣保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此后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获得MBA,在欧洲、北美和南美等区域超过30年的生猪养殖商业管理相关经历,在加入Phileo-乐斯福之前,在奥特奇工作近20年,Fábio CATUNDA先生在猪养殖和营养管理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男,博士,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引进优秀人才,曾留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和密苏里大学。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代谢与畜产品质量安全方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10余项,已在《Endocrinology》、《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和《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等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件,大北农科技成果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2011年获华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2017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被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2017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2017年9月-2017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畜产品质量安全、功能性畜产品等研究。累计发表SCI 论文10篇。
1968年出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博士,研究员,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任农业部华南水产与畜禽饲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饲料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广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曾获2012年中国畜牧饲料行业“十大杰出CTO”称号、2013年广东省“扬帆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2012年度“湛江市优秀拔尖人才”等荣誉。主持或参与制定了特种水产饲料、种苗国家标准6项:《斑节对虾配合饲料》(GB/T22919.1-2008)、《军曹鱼配合饲料》(GB/T22919.2-2008)、《美国红鱼配合饲料》(GB/T22919.4-2008)、《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GB/T22919.5-2008)、《石斑鱼配合饲料》(GB/T22919.6-2008)、《凡纳滨对虾育苗技术规范》(GB/T 30890-2014)。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6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科技文章40篇,其中SCI收录6篇。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广东省专利奖优秀奖1项,地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专利金奖2项、优秀奖3项。
1981出生,山东莒县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博士,高级畜牧师,现为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农业部华南水产与畜禽饲料重点实验室秘书,负责畜禽料的研发和配方工作。目前主持或参与的各级科研课题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1项,市级科技项目10项;授权发明专利4件,其中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3篇,中文一级学报1篇,中文核心期刊8篇;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1990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
2001年07硕士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
曾任职于仲恺农业工程技术学院 饲料加工专业讲师。2001年6月至2003年3月任罗氏(中国)(现帝斯曼)有限公司 华南区技术服务主任。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任西班牙乐达(广州)香味剂有限公司南方区技术服务经理。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任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总经理,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任北京华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7年7月加入播恩集团技术中心。
男,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博士。本硕均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期间负责的课题被评为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专业上,高增兵博士在饲料与养殖行业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不仅对饲料调味剂、甜味剂、酸化剂的应用理论有独到的理解,而且精通于动物偏好风味的筛选、风味品质鉴定、饲料与调味剂的合理搭配、动物甜味感知及应用、饲料口感鉴定、味觉元素的合理搭配、酸化剂的配伍及合理应用等。能从动物感观生理角度,帮助饲料企业提供适用的饲料适口性改善方案;可根据饲料企业配方中原料的结构及需求,合理调配各种单一酸的配伍,提高动物日增重及解决或改善各生长阶段猪、鸡等动物饲料的腹泻现象。同时,高增兵博士具有多年的管理经验,从1998年至2016年,先后在深圳康达尔饲料有限公司担任技术经理、乐达(广州)香味剂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总监、上海正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担任执行总经理、 信杰(北京)饲料调味剂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2017年加入绿生源团队,担任总经理,同时负责公司的技术和研发工作。
005-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猪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博士毕业,主要从事猪的氨基酸营养研究。
2012年初-2013年初:在美国Iowa和South Dakota州立大学从事猪营养与养猪博士后,师从Dr. Bob Thaler和Dr. Ken Stalder,并先后在美国Smithfield, Pipestone短期工作学习。
2010年7月至今:现担任禾丰集团猪产品线技术研发总监。
杨晓静教授主要从事动物生长和脂肪代谢特性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制定国家标准两项“饲料添加剂半胱胺盐酸β环糊精微粒”(GB/T24832-2009)和“饲料添加剂4-7二羟异黄酮”(GB/T25174-2010)。获得专利五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太湖猪生长与肉质性状形成的规律及生理调控”(排名第二)。主编“猪福利评价指南”。参编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动物生理学”,“农场动物福利”,“动物肌肉生物学与肉品科学原理”, “规模化养禽技术”和“兽医生物大辞典”等,参译第十二版“DUKES’ Physiology of Domestic Animal” 。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术新秀,现任全国动物生理生化学会秘书长。
农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牧信息中心主任,农业部“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技术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专家组成员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及EI收录20余篇),主编著著作20余部,其中专著4部,获国家出版资金资助出版2部,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00多项,获得授权专利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第1完成人)。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畜禽智能装备、畜牧业物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平台构建工作,是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北京市“十三五”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等。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兽医学”广东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人兽共患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家禽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省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专家组成员;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2013年6月,获“全国师德楷模”荣誉称号。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1994年9月至2016年9月,先后担任山东六和集团、新希望六和股份技术总经理、技术总监;
现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饲料与畜牧企业技术总监联谊会会长;
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青岛市拔尖人才;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1,2017)、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5)、青岛市创新团队奖1项(2015)、青岛市科技进步奖4项;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获授权发明专利69项。
江书忠,现任九鼎集团研发总监,2014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九鼎集团技术中心工作,从事猪饲料营养技术研究和重大战略产品的开发,先后担任乳仔猪项目组组长、技术总监助理和研发总监职位;并同时在九鼎集团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课题研究工作,于2016年博士后出站。现负责集团技术研发总监,带领研发团队先后成功开发出九鼎无抗饲料九鼎九宝、九鼎6D环保饲料、粉+粒断奶料等在行业技术领先的产品。
主办单位 |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群重点实验室 |
承办单位 |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北京利丰恒远科技有限公司 |
晚宴赞助 | 山东龙昌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
协办单位: | 瑞士潘可士玛(Pancosma)公司 北京爱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智特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正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香保饲料有限公司 亚太兴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Phileo-乐斯福 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礼来动保 广东绿生源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
支持单位: | 北京润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惠尔佳生物有限公司 武汉润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加拿大Jefo(集富)动物营养有限公司 浙江汇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必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意大利亚士可化工大药厂 广州三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华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科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珠海天香苑生物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普菲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宜昌华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挑战集团 嘉兴市京润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会议协调人: | 葛新梅18911125047 |
联系人: | 黄岩18911021347 王治国13311575048 程宝利13321138148 张雪瑞18910138467 |
联系电话: | 010-62985323 |
传 真: | 010-62829357转888 |
邮 箱: | feedtrade@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