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一场博弈与共谋,专家剖析“猪周期”背后深层原因
发布于:2023年7月21日    来源:风投日记,证券时报
广告
广告

  近期,A股上市猪企相继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亏损情况较为普遍,连“猪茅”牧原股份(002714.SZ)也预亏25.5亿-32.5亿元。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近8个月猪价整体呈下跌态势,价格从2022年高点的27.66元/公斤跌至目前14.19元/公斤,跌幅近50%。

  “按照最新数据,自繁自养生猪亏损338元/头,外购仔猪养殖亏损408元/头。”艾格农业产投合伙人刘晓东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业内养殖成本最低的牧原,也已打破盈亏平衡线,目前行业处于深度亏损。

  2023年6月,牧原披露公司完全养殖成本为14.9元/公斤。按照当前14.19元/公斤的市场价来算,牧原每卖一头均重120公斤的商品猪,亏损约85.2元。

  受市场供需影响,生猪养殖行业存在显著的周期性。过去4年一轮回,一般亏一年左右,行情就有所好转。“这次持续深度亏损的时间周期,说实话是有点长了。”刘晓东说。

  “供需格局变了”

  这一轮价格下跌蕴含了更复杂的因素。

  首要因素仍是市场供需。当前生猪市场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状态,生猪消费较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前有所下滑。

  刘晓东发现,往年“十一”假期后生猪市场会迎来消费旺季,价格也处于高位,但2022年“十一”之后猪价依旧低迷,持续到春节也没有较大上涨。

  原因是2018年后猪价大涨,挤出了一部分消费人群,随着非洲猪瘟的持续,这部分人群转向鸡肉、鱼肉等替代品,消费习惯发生变化。

  在城镇化、老龄化水平不断加深的趋势下,肉制品消费总量稳中有降。其中牛羊肉、水产品等优质蛋白,以及鸡鸭等禽肉消费的占比越来越高,猪肉消费高峰已过,呈下降趋势。

  刘晓东介绍,2018年前,中国年出栏生猪接近7亿头,之后受疫情影响产能锐减。随后快速恢复,2022年已达到疫情前水平。但现在市场需求量仅维持在约6亿头。

  由于猪价持续低位运行,2023年5月,发改委宣布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适时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冻猪肉收储工作,推动生猪价格尽快回归合理区间。

  朱增勇表示,目前收储工作已经完成,但政府收储主要是释放信号,稳定市场情绪,防止恐慌性抛售。总收储量仅2万吨,和全年约5600万吨的消费量相比分量很小。

  刘晓东认为,在目前的供需态势下,猪价低迷或将持续,猪企的亏损可能会持续到2024年中期乃至更晚时间。
    
      对于目前猪价低迷的现象,国信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覃多贵表示,导致目前猪价低迷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供应过剩。从历史来看,猪价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波动规律,但这种周期性波动只是一种表象,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生猪产能调整的滞后性。而对于猪价来说,由于下半年消费会有季节性增长,或支撑猪价小幅上涨,但整体产能充足背景下,预计上行的空间亦有限。

  博弈与共谋

  在需求下降的同时,生猪供给却一直没有减少。

  “一些龙头养殖企业甚至在逆势扩张。”朱增勇说,2022年前20家猪企的出栏总量占全国24%,占比较非洲猪瘟爆发前翻了一倍。

  从企业公告来看,2022年出栏量排前6的上市猪企中,有3家2023年上半年出栏量同比增长,增幅在30%左右。

  中国生猪市场长期以中小养殖户为主,2018年爆发的非洲猪瘟令抗风险能力更低、生物安全防控较差的中小养殖户大量出清。头部猪企则趁机扩张,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以牧原为例,2018年公司销售生猪突破千万头,同比增长超50%。

  刘晓东认为,当下及未来几年,各大猪企依然将处于高速扩张状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除了牧原行业第一的位置相对稳定,其余行业地位仍在争夺中”。

  头部猪企抢夺的市场来自中小养殖户,大企业与中小养殖户之间的博弈愈加明显。

  “他们之间的博弈其实是目前影响猪肉价格相对核心的因素。”刘晓东认为,头部猪企抗风险能力强,更能承受亏损,拉长低价期将加速中小养殖户出清,有助于自己占领市场,“现在头部企业之间其实形成了一种共谋”。

  “如果市场集中度更高、头部企业占比更大,将会拉长盈利周期,同时缩短亏损周期。”刘晓东表示,随着头部企业规模增大,其议价权和对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力也会更大,市场定价的博弈将相对简单,价格波动更为平缓。

  以市场集中度更高的美国为例,朱增勇介绍,其行业排名前四的企业占据60%-70%市场份额,一轮猪周期通常为5年-7年。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新闻点击榜:
热点文章
热门图片新闻:
热点文章
新闻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