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1-24日,首届中-英肉牛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河南省商丘市隆重举行。论坛主题是“中英肉牛产业合作破解行业发展困局”。本次论坛在“第七届全国肉牛产业技术研讨会”期间举行,论坛目的是探讨双方优先合作领域,分享两国的肉牛产业技术与管理经验,应对可持续肉牛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促进双方肉牛业和牛肉贸易的深层次合作。4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应邀在论坛上做报告,并与参会嘉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贸易投资领事安文(Arvind Norris)、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孟庆翔教授和英联农业(中国)市场部副总监曾奇分别致辞。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研究员主持论坛。

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贸易投资领事安文致辞

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孟庆翔教授致辞

英联农业(中国)市场部副总监曾奇致辞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研究员主持论坛

英联农业集团反刍技术副总监孙涛博士
孙涛博士的报告主要介绍了英国可持续的低成本、高品质肉牛生产模式,并探讨了其对国内肉牛养殖的借鉴意义。他首先详细介绍了英国肉牛产业概述及生产模式:1.在英国畜牧业中,肉牛占比最高,其产值远超猪肉、羊肉和禽肉;2. 英国肉牛产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环境友好、动物福利和食品安全;3.英国肉牛养殖采用严格的胴体分级标准,评分标准按脂肪和体型结构来评定,并根据等级进行定价,对优质牛肉会提高单位售价,对低质牛肉会降低单位售价;4.英国肉牛品种多样,主要分为阉牛、小母牛、青年公牛、犊牛和淘汰奶牛及公牛;5.英国肉牛养殖采用多种肥育模式,包括16月龄公牛强度肥育模式、20月龄小母牛肥育模式和20月龄阉牛肥育模式等。
针对其对国内肉牛养殖的借鉴意义,孙博士谈到:1.在犊牛阶段快速增重方面英国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注重犊牛阶段的营养摄入和增重,从而缓解断奶应激,提高犊牛的免疫力,降低母牛体况损失,有利于直线肥育模式犊牛快速适应高精日粮,缓解应激;2.在减少架子牛应激方面英国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肉牛养殖应重视架子牛的应激管理,采用合理的饲喂程序和抗应激措施,从精粗比例来看,高粗料和高精料的饲粮都各有利弊,因此在应激过渡期间需要注意发病率与增重性能的平衡,考虑经济因素,在应激过渡期间应适当在饲粮中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的补充,由实验结果可知抗应激精料比普通精料更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有利于提高肉牛的增重,并降低发病率;3.在控制出栏体重及膘情方面英国的经验值得借鉴。不同活重的肉牛的组织结构占比不同,牛肉营养物质结构不同,屠宰率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国内肉牛养殖应根据肉牛生理规律和行情变化,制定合理的肥育方案,适时出栏,优化料重比和造肉成本,提升养殖效益;4.在有效利用当地资源方面英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国内肉牛养殖应积极开发、使用当地特色低价粗饲料及副产品资源,降低全程养殖成本。
最后,孙涛博士总结认为,英国肉牛养殖模式在可持续发展、成本控制、效益提升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值得国内肉牛养殖行业借鉴和学习。他提出几点关于提高国内肉牛养殖效益的几点建议:开发当地特色低价粗饲料资源;关注犊牛培育和入栏应激期管理;制定科学的肥育方案并适时出栏。通过借鉴英国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国内肉牛养殖可以不断提升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主任周振明教授
周振明教授以肉牛肥育案例解析与分享为题,以三个问题的提问分享了他的报告内容:牛粪能告诉你什么信息?肥育肉牛瘤胃如何调控?以及肉牛精准营养配方重要吗?他强调:肥育期肉牛的粪便能够透露出饲料加工、料槽管理等信息;饲料加工和有效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精饲料转化效率的有效方法;控制瘤胃酸中毒的饲料添加剂是被广泛应用来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的营养策略之一;选择适当的添加剂和性价比非常重要的精准饲料配方,是实现精准营养的保障,也是发挥动物遗传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的非常有效的饲养策略。

ABS育种公司亚太区总裁Richard Williams
Richard Williams以推动可持续的肉牛遗传改良为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首先,需要了解估计育种值(EBV)以及终端性状与母性性状的矛盾。估计育种值就是动物个体某性状的遗传价值。以体重性状为例,400天体重的估计育种值为+12kg,意味着该个体与群体的遗传基础相比,400天体重的遗传优势增加12kg;育种值的估计(BLUP法):从动物自身或已知的亲属收集表型数据,根据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状从一代传递到另一代的程度(遗传力)用收集的数据估计某性状的育种值;肉牛品种遗传进展较慢,原因在于我们希望培育出繁殖率高、产犊易度好、母性强且能持续多次产犊的母牛与培育出能更高效/快速地生产量大量优级牛肉的后代之间存在矛盾。
其次,他谈到如何选择合适的肉牛品种,重点在于要了解市场需求,根据牛场生产目标改良不同品种的肉牛。例如:阿伯丁安格斯牛母性好、肉品质好;海福特牛母性好、肉品质好;英国蓝牛终端性状好、产肉量多;利木赞牛终端性状好、产肉量多;夏洛来牛终端性状好、产肉量多;日本和牛牛肉品质好、终端性状好;英系西门塔尔妞母性好、终端性转好、产肉量多。
最后,关于奶牛场生产肉用犊牛为全球肉牛生产带来冲击,他谈到:在西欧地区,几乎有50%的奶牛目前在配肉牛冻精;而在美国,2023年有30%以上的奶牛用肉牛精液配种,而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长中。

英联普美欣反刍技术总监吴志军
英联普美欣反刍技术总监吴志军的汇报深入探讨了肉牛体脂沉积的类型、影响因素以及调控策略,旨在为提高牛肉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他首先介绍了牛体脂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接着他介绍了影响牛体脂沉积的营养因素,指出250日龄前,肌内脂肪细胞数量可通过营养调控改变:1.能量因素:葡萄糖能比乙酸提供更多的乙酰基用于脂肪酸的合成,促进肌内脂肪(IMF)沉积; 用高淀粉饲粮饲喂育肥牛,肌内脂肪的含量增加。2.胃肠道微生物因素:瘤胃微生物会影响大理石花纹的形成;对安格斯阉牛瘤胃微生物群与胴体品质的关系的研究中发现,瘤胃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升高,可能促进肌内脂肪沉积,提高大理石纹评分。
针对调控体脂沉积的营养方案,吴志军谈到以下内容:1.调整饲粮中精粗比:提高精料比例可以促进IMF沉积,但需注意精料的选择和处理方式;2.调整饲粮中维生素含量:合理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可以促进IMF沉积;3.使用饲料添加剂:轭亚油酸(CLA)、甜菜碱(Betaine)、胍基乙酸(GAA)和植物甾醇等添加剂可以促进IMF沉积,降低皮下脂肪沉积,提高牛肉品质。调控体脂沉积的意义重大,一方面可提高牛肉品质,如增加IMF含量可以改善牛肉的嫩度、多汁性、风味和颜色,提高牛肉的感官质量;另一方面可提高经济效益,如优化体脂沉积可以提高牛肉的产量和售价,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最后针对未来研究方向,吴志军强调:深入研究不同类型脂肪沉积的机制;开发更有效的饲料添加剂和调控技术;制定更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

演讲结束后,几位报告专家还现场回答了与会嘉宾的提问,就肉牛选种选育、营养与管理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首届中-英肉牛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是由英联农业(中国)、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和GENUS ABS中国共同主办,是中英两国肉牛领域合作计划的一项重要活动。报告专家分别来自中英两国高校和生产领域,内容涉及肉牛选种选育、营养饲料、生产管理等多个方面,相信这些报告对于推动我国肉牛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将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04-17]
-
[04-17]
-
[04-15]
-
[04-14]
-
[04-11]
-
[04-11]
-
[04-10]
-
[04-09]
-
[04-08]
-
[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