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1月22日的一周,马来西亚毛棕榈油期货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上涨,因为棕榈油出口增长,而产量下滑,外部市场上涨也带来比价支持,其中基准合约2023年2月毛棕榈油报收4,006令吉/吨,这也是11月16日以来的最高收盘价。今年迄今棕榈油下跌14.7%以上,而芝加哥豆油上涨28%以上。棕榈油相对豆油的价差巨大,有助于吸引买家继续采购棕榈油。
价格优势明显,马棕榈油出口强劲
船运调查机构SGS周二表示,11月1-20日期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品出口量环比增长8.1%。ITS的数据显示同期出口环比提高9.6%;AmSpec的数据显示出口环比提高2.9%。
拉尼娜现象导致11月产量减少
拉尼娜现象导致雨季暴雨和洪水风险高企,可能阻碍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鲜果串收获,影响到11月和12月份的棕榈油生产。南马来西亚棕榈油公会(SPOMMA)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1-2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环比减少12.39%。
豆棕价差居高,替代作用明显
11月中旬以来,国际豆棕FOB价差自459美元/吨的历史高位出现回落,截至11月15日,近月国际豆棕FOB价差回落至391.51美元/吨。整体来看,国际豆棕价差仍处于历史高位。从价差角度来说,棕榈油对豆油的替代优势依然突出,这将对国际棕榈油的消费构成支撑。
国内棕榈油库存持续增加
目前,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持续累积。截止11 月 16 日,沿海地区食用棕榈油库存 65 万吨(加上工棕 79 万吨),周环比增加 2 万吨,月环比增加 19 万吨,同比增加 27 万吨。其中天津 10 万吨,江苏张家港 29 万吨,广东 16 万吨,棕榈油库存的持续累积与豆油去库存形成鲜明对比。后期随着棕榈油消费季节性转弱,进口棕榈油亏损令进口积极性大幅回落,国内棕榈油累库速度或将有所放缓。
目前来看,棕榈油的性价比优势依然较为突出,有利于棕榈油的出口,随着印尼上调11月下半月出口税,印尼棕榈油的出口价格竞争力有所减弱。同时,市场开始关注减产季叠加拉尼娜影响下的棕榈油产量预期,减产忧虑持续升温,外盘棕榈油走势强劲,国内方面,近期棕榈油库存持续增加,而需求来看,目前中国各地疫情依然严峻,加上季节性消费淡季,棕榈油基本面未见好转,施压国内棕榈油走势。

-
[02-19]
-
[02-14]
-
[02-12]
-
[02-08]
-
[01-17]
-
[12-10]
-
[12-02]
-
[12-02]
-
[11-29]
-
[11-21]
-
[08-16]
-
[07-07]
-
[04-04]
-
[04-03]
-
[03-29]
-
[03-24]
-
[03-22]
-
[03-16]
-
[03-15]
-
[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