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收盘下跌,其中基准期约收低0.6%。经过周四上涨三个百分点,多头选择获利平仓。消费者情绪低迷,通胀忧虑笼罩市场,也对农产品市场不利。
截至收盘,大豆期货下跌5.50美分到11.25美分不等,其中11月期约收低9.75美分,报收1280.25美分/蒲式耳;1月期约收低8.75美分,报收1300美分/蒲式耳;3月期约收低6.75美分,报收1312.75美分/蒲式耳。
成交最活跃的11月期约交易区间在1273.50美分到1298.50美分。
本周大豆期货上涨1.1%,也是七周来首次收涨,作为对比,上周下跌0.71%。
美国农业部周四下调了美国大豆收成,推动大豆价格升至数周高点,使得大豆市场在周末前容易受到多头获利平仓的压力。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0月5日当周,美国2023/24年度大豆净销售量为1,056,800吨,比上周高出31%,比四周均值高出68%,也超过市场预期水平。
美国农业部称,私人出口商报告向未知目的地销售了11.73万吨大豆,在2023/24年度交货。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新发布的72小时累积降水图,从周六到下周二,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降雨很少,不过玉米种植带东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高达1英寸的降雨。8-14天气象预测显示,10月20日至10月26日期间,玉米种植带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将比往年干燥。
StoneX公司表示,周四出台的供需报告清楚地表明,大豆供应依然紧张,单产几乎没有下调的余地。此外,从历史经验来看,收获期间的供应下调态势往往会延续到收获之后。在过去30年中,美国农业部曾六次在9月和10月供需报告中下调大豆单产,随后在11月供需报告中又有五次下调单产。
分析师称,南美的天气将决定美国2024年春夏的出口潜力。目前阿根廷极为干燥,但由于厄尔尼诺现象依然存在,从长远来看,阿根廷将受益于该现象带来的降雨。巴西中部和北部干燥,有助于大豆种植。预计该国创纪录的收成将会影响美国的出口需求。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进口了715万吨大豆,同比下降7.3%,因为国内库存高企以及全球价格飙升,抑制了近期中国的采购。
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将于下周一发布压榨月报。分析师猜测9月份美国大豆压榨量可能增至创纪录的水平,豆油库存可能降至近九年来的最低水平。
周五,中西部近半地区的大豆基差收购价上涨5到20美分,其他地区大多稳定。不过印第安纳州一家加工厂的价格与整体趋势相反,下跌了2美分。
周五,大豆期货的成交量估计为256,816手,上个交易日为459,715手。空盘量为832,207手,上个交易日为824,275手。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