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实践中,母猪常常因便秘、采食量低、无奶、少奶造成仔猪死亡、乳源性腹泻率高、生长发育不良,进而造成母猪使用寿命短、淘汰率高,仔猪活力低、易腹泻等诸多问题,哺乳母猪的健康状况、产乳力和乳品质对仔猪生长发育、断奶体重和仔猪抗病力等都有重大影响,提高哺乳母猪健康水平和泌乳力是提高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关键。为了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减少便秘,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减少发病,已有越来越多的养殖场开始选用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微生态制剂来作为保健品解决问题。本试验以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为试验对象,研究复合乳酸菌制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复合乳酸菌制剂在母猪上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乳酸菌制剂Z811-200由好实沃生物研制并提供。主要成分为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代谢产物,有效活菌数≥200亿CFU/克。
1.2 试验设计
饲养试验于2022年7月1日-8月28日在河南商丘某猪场进行。选取24头体况相近、妊娠80±1天的第3胎次“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粉状料),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制剂Z811-200(具体见表1.添加量为每吨饲料使用300g)。预试期3天,正试期58天。正式试验从妊娠第84天开始,至哺乳第28天(仔猪断奶)结束,分娩当天记为哺乳第0天。
表1:试验设计
项目 |
饲喂饲料 |
对照组 |
基础日粮 |
试验组 |
基础日粮 + 300g/吨Z811-200 |
1.3 饲养管理
母猪按照猪场常规管理进行,预产期前7天转舍到产房,全程单栏饲养。对照组和试验组母猪在同一妊娠舍、同一产房进行饲养,妊娠后期限制饲喂,每头每天喂料量为2.5~3.5kg,每天饲喂2次,分娩后自由采食(以料槽吃干净不浪费为宜)。试验期间自由饮水,哺乳期仔猪在7日龄开始补料,各处理组环境条件和管理均相同,按照猪场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母猪生产性能
分娩后立即称量仔猪初生窝重,记录分娩头数,计算初生头均重;试验结束称量每窝仔猪个体重,记录每窝仔猪数,计算头均重,并计算仔猪平均日增重(ADG);仔猪断奶后观察并记录母猪发情间隔。
1.4.2 母猪便秘情况
观察并记录母猪每天的粪便情况,依表2进行评分,对各处理组平均值进行对比。
表2 粪便评分
评分 |
评定 |
依据 |
1 |
腹泻 |
液态,不成形,粪水分离 |
2 |
轻微腹泻 |
成型,粪水无分离现象 |
3 |
正常 |
粪便松软,成型度好,颗粒大小适中 |
4 |
轻微便秘 |
粪便微硬,颗粒大 |
5 |
严重便秘 |
粪便干硬,颗粒小 |
1.4.3 母猪粪便微生物数量
分别于妊娠第80天(试验前)和分娩当日取母猪粪便样品,测定其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
1.4.4 仔猪腹泻率
记录各处理组仔猪死淘数、腹泻头数及天数,以(腹泻仔猪头数×腹泻天数)÷(仔猪总头数×哺乳期天数)计算各处理组仔猪哺乳期腹泻率。
1.5 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采用SPSS 12.0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乳酸菌制剂对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见,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制剂组显著提高仔猪的初生体重和断奶体重,且仔猪哺乳期生长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母猪断奶至再发情间隔天数方面,乳酸菌制剂组比对照组缩短了0.82天,降低了11.3%。
表3 乳酸菌制剂对母猪及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测定指标 |
对照组 |
试验组 |
母猪数量 |
12 |
12 |
仔猪初生均重(kg/头) |
1.49±0.38a |
1.57±0.27b |
仔猪断奶均重(kg/头) |
8.12±0.95 |
8.78±0.71 |
仔猪日增重(g/天) |
236.79±51.35 |
257.50±42.35 |
母猪发情间隔(天) |
7.25±1.52 |
6.43±0.95 |
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肩标相同字母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2.2 乳酸菌制剂对母猪粪便微生物及仔猪生产表现的影响
由表4和表5可见,与对照组相比,Z811-200对改善母猪便秘方面效果显著,在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对比上,Z811-200明显提高了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了粪便大肠杆菌的数量,从而影响到仔猪的腹泻率,从11.26降低为4.72.差异显著,同时对照组仔猪死淘率平均为4.13%,而试验组为2.42%,明显降低。
表4 乳酸菌制剂对母猪粪便形态及仔猪腹泻率的影响
测定指标 |
对照组 |
试验组 |
粪便评分 |
4.04±0.35a |
3.15±0.27b |
哺乳仔猪腹泻率% |
11.26±1.25a |
4.72±0.56b |
哺乳仔猪平均死淘率% |
4.13 |
2.42 |
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肩标相同字母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表5 乳酸菌制剂对母猪粪便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lg CFU/g)
粪便微生物 |
妊娠第80天 |
分娩当天 |
||
对照组 |
试验组 |
对照组 |
试验组 |
|
双歧杆菌 |
5.63 |
5.54 |
4.37 |
5.58 |
乳酸杆菌 |
8.15 |
8.21 |
7.92 |
8.95 |
大肠杆菌 |
7.75 |
7.62 |
7.59 |
6.61 |
3 讨论与结论
乳酸菌制剂在母猪上的应用已有一些报道,如刘超良、叶润全、宁国信等研究发现,在母猪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可以控制母猪产后炎症、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较少便秘,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和腹泻率等,本试验亦印证了上述结论。粪肠球菌为肠道内源菌,能够在动物肠道粘附并增殖,代谢产生乳酸、乳酸菌素等产物,促进肠道蠕动和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从而减少母猪便秘和哺乳期体损失,表现为断奶再发情间隔的缩短,提高其种用价值;同时粪肠球菌在肠道内的大量繁殖,竞争性的减少了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数量,促进了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增殖,由于新生仔猪肠道内无菌或少菌,其体内菌群组成和数量受母体及环境影响极大,所以母体及粪便中致病菌数量减少利于仔猪细菌性腹泻的减少和由此引起的死淘率的降低,改善仔猪的消化吸收,提高生产性能。
本试验表明,在母猪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制剂能够改善母猪便秘,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发生,适宜在母猪日粮中长期使用。

-
[02-02]
-
[01-26]
-
[01-19]
-
[01-12]
-
[01-05]
-
[12-22]
-
[10-13]
-
[10-08]
-
[09-22]
-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