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在收获、贮存、加工以及运输等过程中会因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饲料原有养分降低和品质的劣化,严重者导致畜禽采食后中毒或死亡[1-3]。影响饲料品质最重要的因素是霉菌的破坏。各种霉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环境下迅速生长而造成饲料霉变,其结果是使饲料发热、结块、有霉味、甚至改变饲料颜色并产生霉菌毒素[4-5]。使饲料霉变的霉菌种类很多,主要有田间菌和贮藏菌,而主要的产毒菌是青霉、曲霉和镰刀菌;毒性较大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等。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简称为AFB1)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赭曲霉毒素有七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中赭曲霉毒素A毒性最大。霉菌毒素的化学结构式如图1所示。
霉菌毒素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饲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可引起肝中毒、突变、癌变和免疫抑制等[6-8]。,没有其它毒素有像黄曲霉素这样如此广泛的毒性,因此世界对它的认识也比较多。影响饲料霉变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和饲料贮存时间,根据要求饲料应存放在30℃以下,阴凉、干燥、通风处。本文主要目的是模拟饲料标准的贮存条件和高温、高湿的贮存条件,比较两种贮存条件下饲料中霉菌总数及霉菌毒素的变化情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原料是天津市某饲料厂生产的生长肥育猪用浓缩饲料。按照15-30kg小猪营养的需要进行配制,浓缩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2样品处理与实验方法
1.2.1模拟贮藏条件
饲料标准存放时温度要求为<30℃,而一年四季中20~25℃这个温度范围持续时间较长,所以模拟饲料标准的贮存条件的温度设为(22±2)℃,高温高湿贮存条件温度设为(30±2)℃;而饲料标准存放时湿度要求为低湿的条件,根据资料得知在湿度为65%时饲料中大部分霉菌开始生长,但生长很慢,湿度为67%~75%时饲料较易发霉,而湿度>75%时饲料迅速发霉,所以模拟饲料标准的贮存条件的湿度设为(65±2)%高温高湿贮存条件湿度设为(80±2)%。饲料标准贮存条件:温度设为(22±2)℃;湿度设为(65±2)%。高温高湿贮存条件:温度设为(30±2)℃;湿度设为(80±2)%。贮存时间为 8周。
1.2.2原料处理
将600g浓缩料样品分成30份,分别装在培养皿内,置于设定条件下的霉菌培养箱中敞盖充分曝露,每周进行一次检测。
1.2.3菌总数的检测
①根据GB/T 13092-2006饲料中霉菌总数的测定,所用的培养基为高盐察氏培养基。②根据GB/T 13092-2006饲料中霉菌总数的测定所用的检测方法。
1.2.4产毒菌种类的检测
①肉眼观察。
②根据GB/T 4789.16-2003中常见产毒菌的鉴定对菌落进行鉴定
1.2.5毒素检测
利用Beacon毒素检测试剂盒进行饲料中毒素含量的检测。已提供的试剂与材料有:真空包装且包含干燥剂的8x12的微孔板;5瓶浓度分别为0、2.0、4.0、10、25ug/kg的霉菌毒素标准品;1瓶酶标记物;1瓶底物溶液;1瓶停止液。
1.2.5.1提取液的制备将80ml甲醇和20ml蒸馏水置于锥形瓶中,震荡摇匀。
1.2.5.2样品制备
粉碎好的样品过20目筛,称取50g样品和50g氯化钠置于带塞锥形瓶中,并向其中加入100ml甲醇水(80:20)提取液,摇匀,静置2-3min时样品沉淀,然后用玻璃纤维滤纸过滤10ml萃取液,取5ml萃取液用20ml水稀释,过滤稀释液待测。
1.2.5.3检测程序
先将毒素标准品溶液(已提供)及样品液加入测试孔中,然后向测试孔中加入毒素的酶标记物,样品及酶标记物竞争结合连接在微孔上的抗体,10min培养后,倒掉孔中的溶液,洗掉微孔中未结合的霉菌毒素和酶标记物。加入无色的底物溶液,培养10min,所有结合的酶标记物使底物转化成蓝色物质。加入停止液,然后将测试孔放在酶标仪上读取吸光度值,未知浓度样品与标准吸光度值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到样品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的浓度。
2 结果与分析
2.1霉菌总数的检测(见表2)

由表2可知,相对湿度(65+2)%的条件下,霉菌孢子很难萌发,繁殖较慢,在保质期内霉菌总数没有超过允许限量,饲料不会发生霉变,饲料营养不会受到霉菌的破坏。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在生产后的2周内霉菌总数达到7.7x105cfu/g,超过标准限量(105cfu/g)。
2.2产毒菌种类的鉴定(见表3)

由表3可知,高温、高湿条件下主要产毒菌菌属有曲霉、青霉,其中黄曲霉、寄生曲霉、绿青霉较多。
2.3 霉菌毒素含量的检测(见表4)

由表4可知,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生产后的35d黄曲霉毒素含量为20.8ug/kg,超过国家安全限量20ug/kg应禁止饲用。而存放56d后,赭曲霉毒素含量为52.1μg/kg,没有超过国家安全限量100ug/kg,但饲料还是不宜饲用。
2.4 霉菌毒素随贮存时间的变化情况(见图2)

由图2得知,将饲料按照要求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毒素含量变化很小,在保质期内不会超过安全限量。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赭曲霉毒素A含量增加速度比黄曲霉毒素B1的速度快,黄曲霉毒素B1在一个月左右就超过允许限量。
3 讨论
不同贮存条件对饲料质量有不同的影响,这主要是与饲料中霉菌总数及霉菌毒素含量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饲料中霉菌总数含量不超过105cfu/g。黄曲霉毒素安全限量为20ug/kg,赭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100ug/kg[9-10]。试验表明,在标准贮存条件下(低温干燥),霉菌总数和毒素含量变化较小,在保质期内不会超过国家限量标准。而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霉菌总数和毒素含量变化显著,在生产后的2周内霉菌总数达到7.7X105cfu/g,超过标准限量,主要产毒菌有黄曲霉、寄生曲霉、绿青霉;在生产后的35d,黄曲霉毒素含量为20.8ug/kg,超过国家安全限量20ug/kg禁止饲用。而赭曲霉毒素存放56d含量为52.1ug/kg,没有超过国家安全限量100ug/kg。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赭曲霉毒素含量增加速度比黄曲霉毒素的速度快,但只要有一种霉菌毒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此饲料就不宜使用。
4 结论
饲料贮存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前2周不用添加防霉剂,而在生产后第3周应该添加防霉剂或采取其它有效的防霉措施限制霉菌的迅速增长[11]。另外,饲料保质期的长短还与饲料贮存环境的空气中飞扬的霉菌孢子数及生产饲料的原料中含有的孢子数有关。要重视和加强粮食贮藏科研;要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和不同储藏措施对稻谷霉菌的影响:要研究现有防霉剂的合理使用技术;要不断探讨与生物防霉新技术;最后,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霉菌监测指标体系,应该建立HACCP体系找到关键控制点,使饲料的防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12,13]。

-
[11-19]
-
[11-05]
-
[05-08]
-
[02-07]
-
[01-24]
-
[09-14]
-
[08-16]
-
[04-12]
-
[04-01]
-
[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