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并答记者问。刘焕鑫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组织好大规模的粮食收购,市场和政府协同发力是关键。今年的秋粮收购工作正在陆续展开,重点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着力推进市场化收购。紧紧围绕“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强化人员、仓容、资金、运力等要素保障,深化产销合作,加强农企对接,多措并举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入市,活跃市场购销。
第二,精心组织政策性收储。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及时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指导相关企业根据农民售粮需求,合理布设库点,优化收购流程,提高作业效率,切实把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合理把握各级各类储备收储轮换时机节奏,精准落实调控措施,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受此影响玉米反弹。根据美国农业部9月份全球玉米供需报告,全球玉米结转库存2023/24、2024/25、2025/26三个年度分别为3.15亿吨、2.84亿吨、2.81亿吨;而中国玉米结转库存分别为2.11亿吨、1.93亿吨、1.77亿吨。
由此可见全球玉米总体结转库存和中国玉米结转库存都是下降趋势,而且下降幅度不小。这就决定了玉米跌至近几年低位之后市场下方逐渐显现出支撑的主要原因。10月16日北港收购价为700容重15水分价格为2080元/吨,收购30水潮粮0.82元/斤,价格相对偏弱,东北产区玉米偏弱,华北产区玉米继续下跌。国内新作玉米大量上市,东北玉米继续回落,港口价格也在回落。华北玉米现货继续回落,小麦价格相对偏强,东北玉米与华北玉米价差缩小。
目前东北玉米丰产已成定局,其中黑龙江部分农场玉米产量达到17-18吨/垧左右,可以说是近几年高产量了,但今年河南玉米减产,新疆玉米增产,总体上全国玉米今年产量有所增长。需求方面,2026年能繁母猪要压减100万头,饲料需求上2026年应该有少量下降。但国家控制玉米大麦高粱等饲料进口,再加上节奏库存的降低,后期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国家会在2026年继续控制这些饲料粮食的进口,这样导致2026年国内玉米仍然可能处于一个供需相对平衡的状态。从种植成本角度考虑,黑龙江玉米到北方港口的集港成本在2050-2100元/吨。从渠道建库意愿来看,贸易商的心理建仓价位在2100元/吨以下。所以玉米期货在2100以下下跌空间有限。短期内由于华北地区降雨较多,华北低质量粮源尤其是潮粮集中上市打压现货市场,再加上东北玉米后期的集中上市可能给期货市场带来压力。但随着市场收购主体的入场,市场底部夯实之后,市场会出现反弹行情。
策略建议
操作上,近期以低位震荡为主,在下探企稳之后逢低做多。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10-17]
-
[10-17]
-
[10-17]
-
[10-16]
-
[10-16]
-
[10-16]
-
[10-15]
-
[10-15]
-
[10-15]
-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