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至21日,2025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聚焦20种(类)主要农产品,对2024年市场形势进行了总结回顾,对这些农产品未来10年尤其是2025年、2029年和2034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报告显示,未来10年,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将迎来系统性突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将实现量质全方位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将显著增强,预计粮食单产水平将提高7.8%,达到421千克/亩。
农业生产力将实现突破性跃升,农产品高品质与特色化需求持续攀升
报告预计,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新成效,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将持续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将迈上新台阶。
报告分析,未来10年,农业新质生产力将迎来系统性突破,乡村全面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强国建设将迈入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将实现量质全方位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将显著增强。随着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不断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预计2034年稳定在17.9亿亩,其中小麦面积基本稳定,稻谷、玉米面积减少,大豆面积保持增长趋势。
报告显示,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加速提升及高产优质抗逆的粮食新品种加快培育推广支持下,农业生产力将实现突破性跃升,未来10年预计粮食单产水平将提高7.8%,达到421千克/亩。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以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预计2034年将达到7.53亿吨。蔬菜和水果产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速分别为0.2%和0.6%。肉类产量总体呈稳中有增态势,其中,禽肉、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年均增长1.6%、0.9%和1.0%,猪肉产量稳中略降。奶类产量在调整优化后保持增长趋势,水产品产量持续小幅增长,年均增速分别为1.6%和1.0%。
报告指出,农产品消费持续升级,高品质与特色化需求将持续攀升。随着中国经济稳健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深化,高品质、健康化、多元化及个性化的农产品消费趋势日益明显。未来10年,粮食消费需求受工业消费拉动总体稳中略增,食用消费与饲用消费稳中有降。肉类消费总体保持增长,其中,猪肉消费小幅下降,禽肉消费持续增加,牛肉、羊肉消费逐步转强。蔬菜、水果消费继续小幅增长,奶类、水产品消费增长相对较快。
粮食供需紧平衡成为长期态势,单产成为粮食增产的关键
报告预计,2025年,随着大面积单产提升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及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单产继续提高,为397千克/亩,粮食产量将达到7.09亿吨。受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升与生猪养殖效率提高等影响,猪肉产量小幅增长。受养殖效益下降影响,牛肉、羊肉和奶业生产进入优化调整期。农产品消费缓慢增长,健康化、多元化消费趋势更加明显。粮食消费小幅增长,禽肉、水产品消费增速有所放缓,牛羊肉、奶类消费需求有所减弱。
报告显示,未来10年,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稳步提高,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粮食单产成为粮食增产的关键,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能力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将不断提升。预计粮食单产稳步提高,2034年为421千克/亩,年均增长0.8%;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达到7.53亿吨,年均增长0.8%。粮食需求增长,但增速放缓,工业消费增加是拉动粮食消费上涨的主要动力。预计2034年粮食消费量为8.32亿吨,年均增长0.2%。粮食供需紧平衡将成为长期态势,但产需平衡压力有所缓解,粮食自给率将提高至90.5%。粮食贸易规模将继续维持高位,适度进口仍然是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的重要途径,但粮食进口总体呈回落趋势,预计2034年粮食进口量为1.13亿吨,年均减少3.1%。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许世卫表示,长期来看,虽然我国粮食供求关系相对稳定,但由于生产资料、劳动力、土地等种粮成本上涨,粮食价格将呈波动上涨趋势。此外,由于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变化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将不断增强,随着全球极端气候、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国际市场变化将抬升我国粮食进口成本并强化国内市场涨价预期。随着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以及粮食进口与生产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粮食价格将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并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消费者对营养健康有更高追求,农产品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
未来10年,随着中国人口总量减少、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水平提升及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对农产品品质、口感、营养及文化特色等方面将有更高追求,将更倾向于食物的多元化与膳食的均衡性,农产品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报告分析,展望期内,除奶制品外,大部分农产品消费增速明显小于前10年的消费增速。居民人均主食消费量将呈减少趋势,用于口粮和饲料粮的粮食消费均稳中趋降,工业消费呈增加趋势,粮食消费总量增加,预计2034年达8.32亿吨。
消费者健康饮食观念增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肉类市场消费结构持续变化,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产品偏好增强,禽肉、牛肉消费量占比有所提高;同时,品牌化、精细化的肉类产品市场份额有所增长,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品质化的需求。报告指出,长期来看,肉类消费量增速趋缓,随着肉类精深加工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物流运送的完善,高品质、高附加值、多样化的肉类加工制品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肉类加工制品需求量将稳步增加,未来10年,肉类加工消费量将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
未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饮奶知识广泛普及,消费者对奶类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奶类品质的需求也将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将逐步优化,国内奶酪、奶油和黄油等干奶制品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奶类消费总量有望增长。报告分析,预计到2034年,奶类消费量7581万吨,人均奶类食用消费量49.2千克。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4-23]
-
[04-23]
-
[04-23]
-
[04-23]
-
[04-23]
-
[04-23]
-
[04-23]
-
[04-23]
-
[04-22]
-
[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