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抢抓农时、护航春耕,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以科技为笔、创新为墨,围绕春播作物构建起“优良品种+智能装备+粮经协同+数字服务”的现代化种植技术体系,让传统农业焕发智慧生机,为丰产丰收筑牢科技根基。
良种先行,打好高产基础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市种子管理站推介了“先玉1483”“东单1331”等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籽粒、鲜食等玉米品种24个。市农技推广站完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良种+良技”示范展示。正在田间查看春玉米出苗状况的高级农艺师兰宏亮介绍道,“今年我们在延庆区康庄镇大王庄村选用7个品种开展高产攻关,进一步挖掘玉米产量潜力,同时在全市打造5个优良品种展示田,在关键时期将会组织种植户现场观摩各品种田间长势,提升良种覆盖率。”
智能灌溉,精准水肥输送
高效水肥管理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支持下,北京市农技推广站联合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在灌溉施肥上做足“文章”,小流量滴灌技术“走进”大王庄村,据正高级农艺师安顺伟介绍“小流量滴灌带铺设长度可延长至300米,降低了田间支管、阀门数量,有利于农机作业,材料成本可节约38%,田间用工可节省50%。”高级农艺师岳焕芳说:“充分应用精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肥管理,助推实现春玉米高产高效。”田间众多的仪器设备在不停工作,田间物联网气象站24小时监测温湿度、光照、风速等10项指标;土壤墒情自动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看到0~80cm深度的土壤水分状况;田间安装的电磁阀,可以让农户通过手机APP,实现分区分时精准自动灌溉,真正做到“按需供水、精准滋养”。这些科技促使我们的种植主体,逐步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
粮经协同,激活增收动能
在夯实玉米主粮产能基础上,全市同步推广甘薯、谷子、花生等特色粮经作物复合种植。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选用鲜食玉米、甘薯等特色品种,集成绿色高效技术,并探索“冬小麦+鲜食玉米”等高效种植模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广“以销定产”模式,根据鲜食直销和加工需求差异化种植专用品种,稳定种植效益。推动产地初加工中心建设,开发真空玉米穗、冰烤薯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稳粮保供”与“提质增效”协同发展。
农技护航,服务直通地头
北京市农技推广站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多元化”体系,推动“数字化”农技服务。正高级农艺师毛思帅介绍“春播以来,我站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先后组织4次培训观摩,宣贯春播技术要点,在电视台天气预报后播报生产提示,推进适时抢墒播种。市区农技人员前往田间地头,手把手解决技术难题,抓好规模种植主体,辐射带动了高产技术的应用。”延庆区大榆树镇种粮大户古建磊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抢墒整地播种,目前320亩春玉米已全部播完。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5-26]
-
[05-26]
-
[05-26]
-
[05-26]
-
[05-26]
-
[05-26]
-
[05-26]
-
[05-26]
-
[05-26]
-
[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