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声声入耳;绵绵厚望,念念于心。
5年来,四平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攻坚克难、久久为功,
坚决扛牢农业大市使命担当,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解决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问题,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并取得重大进展,交上了一份厚重提气的优异答卷。
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针对黑土地保护立法;在全省率先打响“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开展黑土地保护专项监督;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29.92万亩,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到3.76等、比全省平均高0.7个等级、比全国平均高1个等级;沟渠整治经验在东北4省区推广;“梨树黑土地论坛”连续11年成功举办;创新打造“梨树模式”“4+X”升级版,实现适宜地区全覆盖,在东北4省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00个、辐射带动面积达8000万亩,典型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双辽市金玉良田稻田文创产业示范园俯瞰。
精准综合施策——黑土地保护利用提档升级
坚持治理、保护、利用一体发力,黑土地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为全国黑土地保护提供了“四平方案”。
高位统筹推进。坚持把深化黑土地保护利用,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各地全部建立专门机构,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专责监督、部门各负其责”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格局。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强化黑土地保护基础设施版块。四平市委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2023年四平市委深改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及监管工作意见》,对规范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程序、提高项目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市委提议下,四平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农田水网条例》,为顺利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为项目建后管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市级制定出台了《四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市县两级分别制定出台了《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为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29.9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2.5%。持续开展“四沟四渠”综合整治,2022年以来,全市共整治沟渠28228公里,全面打通农田灌排“生命线”。不断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09个、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点1103个,实现监测网络全覆盖。
2025年全市将建设高标准农田117.43万亩,总投资28.45亿元,其中:2024年伊通县15万亩超长期特别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进度已达82%;2025年全市102.43万亩超长期特别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开工建设。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在指导学生分析土壤状况。
深耕“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更加节本增效
5年来,四平市努力出经验、蹚路子、走在前、做表率,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在全市不断完善,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推广面积快速增加,在促进黑土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上显示了巨大的潜力。
加强组织领导。连续5年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下发《关于做好保护性耕作工作的通知》,把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坚持“稳步扩面、质量为先”的原则,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全市保护性耕作任务面积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强化示范引领。与中国农大、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合作,坚持科技创新、示范引领、合作共赢,逐步创新改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梨树模式”迭代升级,总结推广“梨树模式”“4+X”技术模式。同时,加大技术宣传推广力度,宣传黑土地保护、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作用效果、补贴政策等,发挥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操作性、实践性,推动“梨树模式”辐射效应持续放大。
强化技术推广。通过组建科研联盟、举办东北4省区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现场会等方式,推动黑土地保护成果共建共享。经过多年技术研究和深化实践,黑土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等作用逐步显现,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200元至1500元;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5年的地块,遏制了黑土层“变薄”“变瘦”“变硬”趋势;经过15年示范应用的保护性耕作基地,每平方米蚯蚓数量达到120余条,是常规垄作的6倍,黑土层物理性状指标明显改善。
强化日常监管。设置专人监管保护性耕作进展情况。定期调度各县(市)区保护性耕作推广实施情况,及时上报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各地明确保护性耕作补助作业地块的核验标准,加快推进信息化远程电子监测工作,建立保护性耕作补贴专门档案,确保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工作按时保质保量落实到位。
牢记嘱托担使命。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率先解决了东北黑土区玉米连作、秸秆焚烧导致的土壤退化以及衍生的环境问题,是黑土地保护、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最直接、操作最简便、农民最欢迎、收效最显著的技术模式。2021年,四平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493.3万亩、2022年推广570万亩、2023年推广580万亩、2024年推广622.9万亩,推广面积逐年增加,基本做到了适宜地块全覆盖。目前,已辐射带动东北4省区保护性耕作面积8000万亩,并呈逐年递增态势。
2025年以来,四平市持续探索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创新,重点推广“4+X”技术模式和县乡村示范推广体系,以科技助力保护性耕作创新发展,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进一步推进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提质扩面。持续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示范带动保护性耕作向更大面积推广,推动全市耕地质量稳步提升,促进农业稳产丰产。全市计划全年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611万亩,在梨树县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单元40个。
7月22日,以“健康黑土与智慧农业”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梨树黑土地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开幕。
集成农技推广——黑土地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四平市集成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助力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
先进的农业技术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每年都结合本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根据上一年测产结果筛选新品种、新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并通过示范种植、现场观摩,让农户看到实际效果,将这些技术传授给农民。如“密植+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喷多促技术”等,切实提高了广大新型农业主体的科学种植水平,为实现连年丰收保驾护航。2024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98.02亿斤,单产稳居全省第一位,再创粮食生产历史新高,成功实现“二十一连丰”。
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有序开展。依托中央、省防灾减灾项目,采取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技术,开展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2021年,全市计划完成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任务399万亩次,实际完成416.2万亩次。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任务700万亩次,实际完成708.6万亩次。2023年,全市计划完成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任务767万亩次,实际完成848.7万亩次。2024年,全市计划完成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任务843万亩次,实际完成910.37万亩次。通过实施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有效减少了黑土地农药污染。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本实现全覆盖,化肥农药施用量从2021年起连续4年呈现负增长。
农业面源污染减轻。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四平市农药化肥使用量从2021年起连续4年呈现负增长,土地污染明显减轻,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积极与拜耳、巴斯夫等农药企业合作,开展新型除草剂产品示范推广应用。到2024年,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在四平市应用面积达150万亩,其中,“爱玉优”应用60万亩,“苞卫”应用90万亩。全市农药减量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
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21年至2024年,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4%。全市已建成畜禽粪污区域处理中心17个,村(屯)畜禽粪污收集点1544个,884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均配套建设粪污储存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营,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收储运体系基本形成。
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有序推进。2022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06%,2023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32%,2024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84%,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
遥控无人机正在为农田喷施农药。
强化专项监督——守住黑土地保护利用红线
5年来,四平市纪委监委在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持续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专项监督,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释放“黑土地保护红线不容触碰”的强烈信号。
抓统筹,推动责任体系高效运转。四平市委主要领导对黑土地保护利用专项监督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将专项监督上升到市委重点工作的高度来推动落实,积极构建“省纪委监委全程跟进、市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专责监督、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新华社、央广网、《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网站、农业农村部网站等国家级媒体,先后对四平市推进黑土地保护专项监督工作经验予以肯定和推广。
梨树县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
抓重点,推动监督举措精准落地。市纪委监委创新监督方式,采取联动式、融合式、跟进式、叠加式、集成式“五式”监督模式,推动专项监督走深走实。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全过程监督,严肃查处项目规划设计、专项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违纪违法问题。今年3月,针对中办回访调研反馈的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问题,狠抓整改,推动全市“拉网式”排查。共排查57个乡镇590个标段,推动整改问题1721个,追责问责相关人员13名。聚焦耕地保护,重点查处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等问题。2018年至2023年,存量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整改率达95.75%,位列全省第一。违法占用耕地数量从2020年的642.95亩,下降到2024年的135.92亩,下降79%。聚焦“梨树模式”推广,着力查处“梨树模式”推广方面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因思想不重视、履职不到位造成黑土地流失、退化等问题,有力保障“秸秆还田、增肥抗旱”措施落地见效。
抓惩治,推动“三不腐”同时发力。市纪委监委始终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专项监督的突破口,紧盯关键人、关键事,严格执纪执法,强化震慑遏制。在“不敢腐”上发力,2021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黑土地保护领域问题线索806件,立案540人(留置3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77人,移送司法机关26人;在“不能腐”上发力,强化以案促改促治,坚持“同步改、系统改、源头改”,共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44份,提出整改建议203条,推动案发单位召开警示教育大会15次,健全制度机制67项,堵塞漏洞32个;在“不想腐”上发力,紧扣涉农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精心打造“四平市黑土地保护专题警示教育展”,编印《保护黑土地村干部廉洁读本》,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守底线、树高线,坚决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宝贵资源。(崔维利 袁松年 王纪佳)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7-29]
-
[07-29]
-
[07-29]
-
[07-29]
-
[07-29]
-
[07-28]
-
[07-28]
-
[07-28]
-
[07-28]
-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