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川鄂豫皖农业干旱风险较高 农业气象专家建议因地制宜开展抗旱保墒工作
/yumi/ 2025年8月5日 中国气象报社
广告

  当前我国秋收作物正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总体长势良好,但近期高温与降水分布不均对农业生产形成阶段性挑战。据监测,7月27日至8月2日,全国大部农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华北、黄淮、江汉及四川盆地等地偏高2—6℃,部分地区出现3—7天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晴热天气,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2—5天。同期,东北地区、华北北部、江淮等地降水偏多8成至4倍,而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西部、四川盆地等地降水偏少5—9成,局地土壤缺墒加重。

  华北南部、黄淮西部、四川盆地等地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因土壤缺墒出现生长受限,经济林果发育受阻;新疆东部、河南等地高温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干旱风险。专家建议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加强管理。

  四川:警惕高温干旱叠加

  当下,四川盆地南部水稻开始进入成熟收获期,东北部进入灌浆结实期,其他地区进入抽穗扬花期;春玉米进入成熟收获期,夏玉米进入抽雄吐丝期。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虽然有利于成熟作物的收晒,但也导致盆地大部土壤墒情快速下降,热害、日灼病将对无水源保障或无灌溉条件的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产生重大威胁。高温叠加干旱,可能造成水稻、夏玉米花朵发育不良;持续高温将加速水稻灌浆速度,降低千粒重;前期墒情较差的丘陵坡台地玉米、大豆、甘薯等作物可能出现干枯死亡现象;此外,柑橘类水果出现日灼病的风险将增大。

  结合后期趋势预报,预计8月6日前后和10—12日有降水天气过程,高温天气将得到缓和,但8月整体降水偏少,其中广安、达州偏少10%至20%,可能出现中等强度伏旱;同时,四川盆地大部在中旬后期,下旬中期再次发生高温热浪的概率较大,叠加干旱,对作物影响较大。

  各地应及时收晒成熟作物,但需避开高温时段,以免发生人员中暑等;需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变化,科学调度农业生产用水,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抗旱作业。旱地作物要因地制宜,采用微滴灌、喷灌、肥水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综合灌溉方式,减轻高温干旱危害;水稻田保持浅水层,以水调温;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上搭建遮阳网,降低光照强度,减轻日灼病;增施有机肥、叶面肥等,增强植株耐热性、缓解热害;对于绝收地块,待条件成熟时及时改种补种。

  湖北:加强作物水分管理

  7月以来湖北平均气温30.5℃,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2.5℃,排历史同期首位;湖北平均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23.5天,较常年同期偏高13.7天,为历史同期最多。7月湖北共出现3段区域性高温过程,分别为7月1日至11日、7月13日至21日、7月23日至8月2日,综合强度均达强等级。7月以来湖北平均降水量78.8毫米,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63.3%,受持续高温少雨影响,鄂北岗地、江汉平原北部、鄂东部分地区出现轻度到中度农业干旱。

  当前湖北中稻处于孕穗到抽穗扬花期,再生稻为灌浆期,夏玉米为抽雄吐丝期,夏大豆为鼓粒期。

  湖北省气候中心农业气象室高级工程师邓爱娟介绍,高温可能持续到8月9日,将影响中稻幼穗分化与开花授粉,影响其结实率;再生稻可能出现高温逼熟,粒重下降;高温还会影响夏玉米授粉,导致棉花蕾铃脱落增加;此外,由于高温少雨,鄂中北干旱程度可能加重,旱区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建议做好水稻高温热害防御,以水调温,以生物调节剂减轻热害影响;加强旱地作物水分管理,做好水资源调度,积极引水灌溉;水产养殖需做好池塘补水和水质管理,科学投饲、积极增氧。

  河南:因地制宜蓄水保墒

  自7月以来,河南出现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高温天气,多地高温连续日数突破历史极值。未来两天高温仍将持续,黄河沿岸及以南地区最高气温达37℃以上,中西部、西南部部分县市可达40℃。

  当前,河南玉米处于抽雄吐丝期,水稻处于抽穗期,花生处于结荚饱果期,大豆处于分枝期,均为需水关键期和高温敏感期。持续高温晴热天气不利于作物开花下针和荚果发育,东部、南部高温干旱叠加,可能对玉米开花授粉和花生下针产生不利影响,将导致结实率降低,最终影响产量。

  7月24日,省气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夏玉米高温灾害风险预警,其后启动抗旱气象保障服务特别工作状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充分利用EOS/MODIS遥感监测资料,滚动开展土壤墒情与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持续开展夏玉米花期高温大田试验。

  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彭记永建议,周口、南阳、驻马店、商丘等受高温干旱影响较严重地区要对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广辟水源、能浇尽浇、浇足浇透,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提高水分利用率;对水源不足的田块,适时蓄水保墒,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其他受高温影响地区要强化玉米田间管理,农田近地气温达到35℃以上时,及时灌溉补水改善农田小气候、降低冠层温度,授粉期因地制宜采用无人机低空飞行扰动、竹竿赶粉等人工辅助授粉,降低高温干旱的影响,提高玉米结实率。

  安徽:统筹做好秋粮保障工作

  受台风后续影响,安徽大部分地区旱情得到缓解,降水有利于补充农田蓄水,保障作物关键生育期需水。但沿江地区累计雨量较大,强降水和大风天气易导致低洼农田积涝,玉米等高秆作物植株倒伏,还可能导致后期玉米南方锈病传播和水稻“两迁”害虫迁入。

  淮北西部降水较少,未来持续高温天气易导致淮北旱情再次发生发展,不利于夏玉米抽雄吐丝和夏大豆开花结荚。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工程师陈曦介绍,预计未来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光温充足,墒情适宜,总体有利于秋粮作物正常生长,但需防范一季稻抽穗扬花期间(8月上中旬)可能遭遇的高温热害。建议密切关注淮北旱情发展态势,加强高温、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对一季稻、玉米等作物的影响预估,统筹做好抗旱保墒和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保障秋粮安全生长。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作者:张艺博 黄琬婷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广告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
广告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