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低迷受多重因素影响——
夏季天气炎热,居民饮食偏好清淡,会抑制肉类消费
学校放假、餐饮及户外消费减少,猪肉走货量有所下降
前期二次育肥生猪集中出栏,使得近期猪肉市场供应有所增加,供强需弱导致猪价下跌
●当前国家启动1万吨冻猪肉收储,相当于需屠宰约20万头生猪,短期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猪价,但由于行业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过剩状态,影响有限
●生猪行业去产能尚需时日,短期猪价还将持续在低位运行,预计明年猪价有望回升□
8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消息,国家将于近期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
政府猪肉储备是做好生猪和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重要政策工具。当猪价过度下跌,甚至跌至盈亏平衡点以下,启动猪肉收储,以遏制价格大幅下跌;当猪价过度上涨,则向市场投放储备猪肉,避免价格大幅上涨。
此次冻猪肉储备收储会对生猪市场带来什么影响?猪价会反弹吗?记者就此采访了猪企、养殖户和农业专家。猪粮比价跌破预警线国家启动1万吨冻猪肉收储 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启动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主要与当前猪价持续低迷有关。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近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跌至6∶1以下,按照《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进入三级预警区间。“猪粮比价”指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是反映生猪养殖成本和收益的重要指标。该比值以6∶1为基准盈亏平衡点,高于此值表明盈利,反之则为亏损。
自今年4月以来,四川的猪粮比价持续低于6∶1。省发展改革委8月21日发布的监测周报显示,省内平均猪粮比价为5.45∶1,已进入《四川省生猪猪肉市场价格调控预案》规定的过度下跌情形二级预警区域。
养殖户对行情感受明显。“目前125公斤的生猪,出栏价格每斤6.7元至6.8元,刚刚处于盈亏平衡点。”乐山市井研县周坡镇龙桥村亿农家庭农场负责人刘锋介绍,养殖场采用“公司+家庭农场”生猪代养模式,养殖规模为5000头,全靠企业兜底,提供代养费,才避免了亏损。
猪价低迷主要受多重因素影响。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夏季天气炎热,居民饮食偏好清淡,会抑制肉类消费。此外,学校放假、餐饮及户外消费减少,猪肉走货量也会有所下降,加上前期二次育肥生猪集中出栏,使得近期猪肉市场供应有所增加,供强需弱导致猪价下跌。
记者注意到,就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当天,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发布通知,计划于8月25日进行1万吨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收储有利于短期托市稳价行业去产能尚需时日
为保障生猪猪肉市场稳定,早在2021年9月,四川就出台生猪猪肉市场价格调控预案,明确省级猪肉收储和投放条件。
根据预案,当猪粮比价小于6∶1,省发展改革委将发布三级预警,暂不启动临时储备收储;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发布二级预警,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及时会商,提出临时储备收储计划建议报省政府;当猪粮比价小于5∶1,发布一级预警,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商,提出启动临时储备收储计划建议,报省政府批准后,由省商务厅牵头组织实施。
此次国家启动收储工作,会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主要看收储量。”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李晓勇认为,当前国家启动1万吨冻猪肉收储,相当于需屠宰约20万头生猪,短期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猪价,但由于行业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过剩状态,影响有限。
铁骑力士猪业事业部总裁崔喜忠也表示,收储能够短时间抑制猪价下跌,起到一定托市作用,但无法改变生猪市场供需不平衡、产能过剩现状。“当前省内125公斤育肥猪收购价每斤6.8元至6.9元,而对大多数家庭农场而言,只有价格高于每斤7元,才有一定盈利空间。”
猪价拐点何时出现?为稳定猪价,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持续推进生猪产能调控。农业农村部7月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释放猪业“反内卷”信号。
不过,生猪行业去产能尚需时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3.7%,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李晓勇表示,近年来,养殖企业通过提升自主育种能力,每头母猪每年的产仔数不断提高。二者相加,短期来看,生猪产能仍处于过剩状态,猪价还将持续在低位运行,预计明年猪价有望回升。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