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极端干旱天气给我县玉米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取决于干旱发生的时期和持续时间。玉米苗期耐旱性较强,适度干旱利于蹲苗,但过度干旱会抑制玉米生长速率;喇叭口期干旱会使雌穗发育受阻导致败育;抽雄开花期遇高温干旱,容易造成玉米花粉量和花粉活性不足,导致授粉不利;灌浆期遇旱,会影响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导致籽粒不饱,产量降低。干旱年份玉米保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做好农田配套节水灌溉设施的同时,须结合品种特性、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综合施策。
一、优选耐旱品种
选择耐旱性强的品种是干旱地区玉米保产稳产的首要措施。耐旱品种通常具有根系发达、叶片蒸腾量小、水分利用效率高等特点,能在缺水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生长态势。①形态特征:耐旱品种根系根系发达,入土深、分布广,可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叶片狭长,表面茸毛多,角质层厚,叶脉致密,叶片细胞原生质粘性大,遇旱时失水分小,在干旱情况下气孔能继续开放,维持一定水平的光合作用;雄穗分支少但花粉量大,雌花发育快,授粉快,繁殖过程受干旱干扰性小。②生理特性:耐旱品种在干旱时能通过调节气孔开闭减少蒸腾,同时保持较高的细胞渗透压,维持叶片水分含量和光合作用能力。③选择原则:密切关注干旱发生规律选择品种,须兼顾拔节至灌浆期的耐旱性,同时须参考本地种子管理部门推荐的耐旱品种名录,确保品种适应性。
二、机械播种
采用具有抗旱功效的种衣剂包衣促根抗旱杀虫杀菌,采取秸秆还田、覆盖、免耕直播等蓄水保墒综合农艺措施减少水分散失,播期通过抢墒播种或等雨播种,若墒情不足,可先播种,播后及时浇“蒙头水”,力争实现一播全苗;采用种肥同播技术,将玉米种子和化肥同时播入田间,种肥隔离;粘性土壤浅播,砂性土壤深播;种子深度3-5cm左右,肥料施入种子的侧下方8-10cm 位置,也即种、肥间隔8-10cm以上,肥料深度10cm左右;干旱地区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合理密植,避免植株间过度竞争水分;施足底肥,建议施用长效缓释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播种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下种下肥的情况,防止漏种漏肥;若有覆土不严的情况,需要人工盖土,防止种子不出苗(特别是地头、转弯处),力争一播全苗。
三、科学施肥
玉米的施肥量、方法及施肥时期,要根据玉米的产量指标、吸肥规律、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和数量、种植方法以及玉米品种和密度等灵活运用。一般情况下,应采取施足基肥、适量种肥早施攻秆肥、重施攻穗肥、补施攻粒肥的施肥原则。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吸收速度和数量有很大差异,整个生育期中都吸收氮肥,对氮的吸收是比较平稳的,吸收高峰在抽雄吐丝期,灌浆成熟阶段吸收速度减慢。钾肥能增强玉米细胞壁厚度,提高细胞保水能力;磷肥可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吸水能力。采用一次性底肥施入方式,可根据地力和产量水平选用28-5-12、26-4-10氮磷钾复合肥配方,拔节期视苗情因地因墒追施适量尿素,避免氮肥过多导致植株徒长、耗水量增加。有机质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保水能力提升20%-30%,建议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配合秸秆还田(每亩还田量200-300公斤),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连续三年秸秆还田的夏玉米田可减少钾肥施用量,高肥力地块肥料用量可适当减少。
四、适时适量灌溉
玉米拔节期和灌浆期是需水临界期,玉米拔节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25%-30%,灌浆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30%-35%,此阶段若出现旱情,需及时补水,每亩每次补水量以30-40立方米为宜。干旱之年水资源有限,需通过科学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造成浪费;避免高温天气中午井水灌溉。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滴灌可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根系附近,减少蒸发损失;喷灌可根据土壤湿度精准控制水量,同时降低田间温度,缓解干旱胁迫。主推绿色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溉时将肥料(如尿素、磷酸二氢钾)溶解在水中,浇水施肥合二为一,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需肥规律,通过滴灌系统实现水肥精准调控,既满足玉米对养分的需求,又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研究表明,水肥一体化可使水分利用率提升15%-20%,肥料利用率提升20%-30%。
五、叶面喷肥
在干旱来临前或干旱初期,喷施甜菜碱、黄腐酸、腐植酸等蒸腾抑制剂,可在叶片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蒸腾失水;干旱期间根系吸水吸肥能力下降,可通过叶面喷施补充养分,缓解植株早衰;干旱之年,“一喷多促”应提早喷施,受高温干旱影响,应特别重视3-4代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红蜘蛛等虫害,以及中后期南方锈病,大小斑病和茎腐病的防治。
选用适宜的杀虫剂杀菌剂,同时有针对性的加入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黄腐酸、氨基酸等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提高植株抗高温干旱的能力,确保喷施均匀;避开扬花授粉阶段和中午高温时段,每亩用500-800倍液喷雾,有效期可达10-15天,能使叶片蒸腾量降低20%-30%;每亩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0.5%尿素溶液喷雾,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能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延长功能期。
当干旱持续发展,上述措施难以缓解时,需采取应急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产量损失。①中耕松土:干旱时及时中耕,深度5-8厘米,打破土壤板结,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中耕还能促进根系呼吸,增强根系吸水能力。②人工授粉:抽雄吐丝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节点,干旱会导致部分田块玉米花期不遇、花粉活力下降。对于已经出现花期不遇田块,可通过剪去部分雌穗苞叶或通过无人机在下午时段喷施磷酸二氢钾、硼肥、芸苔素内酯等加快雌穗吐丝;对于已经吐丝田间,无人机也可起到辅助授粉作用,同时,通过滴灌等灌溉设施进行多次灌水,补水造墒,降低田间小气候温度3-5℃,可提高花粉存活率和授粉时间,提高结实率。③适期晚收:玉米灌浆后期仍能缓慢积累干物质,在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的前提下,适当延迟收获期,晚收5-7天可使千粒重增加5-10克,弥补部分产量损失。面对高温干旱持续加剧趋势,不能坐等降雨。抓好水肥、提高授粉、防好病虫,抓关键时节、关键措施、科学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实现秋粮稳产增收。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
-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