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意识的普及,“无糖”“减糖”产品正成为更多消费者首选。如何减糖不减味,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产品的同时,也要满足消费者对于甜味的需求成为当下众多饮品企业研发的重要路径。
2016年,元气森林正是靠着一瓶添加了天然代糖赤藓糖醇的“无糖气泡水”在饮料红海中站稳脚跟。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在中国饮料消费者中,高达75%的受访者出于健康考量选择代糖产品。
这场以“减糖”为核心的食品产业变革,离不开生物技术的支持——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赤藓糖醇等天然代糖,正在重新定义“健康的甜”。
为什么是赤藓糖醇?
赤藓糖醇为何能成为众多知名品牌的首选?其核心优势在于“天然”与“安全”。赤藓糖醇天然存在于蘑菇、葡萄、梨、酱油、葡萄酒等食物中,安全性高,这也是它与其他代糖的核心区别之一。
赤藓糖醇是目前唯一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定为“无每日摄入限制(ADI)”的天然代糖,凭借其“零热量、不参与血糖代谢、高耐受性、抗龋齿”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医药行业。在国际上,已获得WHO、FDA、EFS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安全认可,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AND)更是将赤藓糖醇列入了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溯流而上,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新式无糖饮料背后,是山东代糖产业龙头多年以来在科研方面的攻坚克难。2024年,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约达9.1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以73%的份额主导全球供应格局,欧美市场合计占比约22%,显示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目前,山东东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晓生物”)已成为国内赤藓糖醇研发与生产的龙头企业。基于品质与成本优势,目前东晓生物已与元气森林、可口可乐、雀巢、联合利华、巴斯夫、正大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山东生物企业手中的“百变玉米”
代糖产品生产的源头,要聚焦到生长在山东大地上的玉米。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车间内,每一粒玉米经过精准控制的发酵、提取、精制等工艺,被转化为淀粉糖、赤藓糖醇、氨基酸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
东晓生物研发中心王主任表示,玉米是赤藓糖醇生产的核心原料。玉米经过水解转化为葡萄糖,再经过发酵等工艺最终制得赤藓糖醇,发酵后的溶液经过膜分离与纯化技术精制,最终得到纯度超过99.5%的赤藓糖醇晶体。目前东晓生物每年可以深加工170万吨的玉米,实现了从基础原料到高附加值产品的全链条生产。
在科研方面,目前东晓生物组建了包括院士、国家杰青和博士在内的四级联动研发体系,研发团队规模近200人。建设有山东省内最大的中试平台线,依托合成生物学和精准发酵技术,掌握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酿酒酵母和解脂耶氏酵母等微生物的改造技术。
以赤藓糖醇生产关键影响因素菌种为例,在赤藓糖醇生产中,东晓生物通过菌种构建与工艺优化,使发酵周期较行业平均水平缩短了25%,转化率提高5%,再借助自研的节能降耗技术,让生产能耗降低15%,。实现废水、废菌体的资源化利用,真正践行绿色制造理念。
“面向未来”:东晓生物已布局下一代代糖产品
赤藓糖醇会是代糖的“终极答案”吗?事实上,目前东晓生物已率先布局下一代天然代糖——阿洛酮糖。阿洛酮糖是一种天然稀有单糖,其甜度约为蔗糖的70%,而热量仅为蔗糖的10%。它不仅具有类似蔗糖的口感和美拉德反应特性,且几乎不参与人体代谢,不会引起血糖波动,是糖尿病患者和体重管理人群的理想甜味剂。
此外,它还拥有与蔗糖相近的色泽和口感,能发生美拉德反应,广泛应用于烘焙、饮料、乳制品等领域,已于2025年7月正式获得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批准,成为新食品原料。
目前,东晓生物已在阿洛酮糖产品上实现多项突破,相关项目获山东省工信厅立项,公司与高校合作开发出高酶活菌株,目前已拥有5项核心技术。
未来,东晓生物将继续深耕功能性产品领域,拓展肠道益生元、功能性氨基酸、稀有功能糖及可降解材料单体等方向,不断完善大健康产业价值链。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9-01]
-
[09-01]
-
[09-01]
-
[09-01]
-
[09-01]
-
[09-01]
-
[08-29]
-
[08-29]
-
[08-29]
-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