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黄澄澄,户户秋收忙。眼下,新源县7万亩制种玉米陆续收获,广袤大地片片金黄,田野里收割、拉运,工厂里流水线满荷作业,一派繁忙景象,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丰收画卷。
在新源县别斯托别乡铁勒哈拉村制种玉米种植地里,一辆辆负责装运的大卡车紧跟大型收割机穿梭在田间。伴随着机械轰鸣声,一行行挺拔的玉米植株倒地,金黄的玉米果穗被剥离,田间地头呈现一幅金秋丰收图。据了解,新源县种植的7万亩制种玉米从播种到管理全都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节省成本的同时,极大地减轻了人工劳动量。今年预计每亩产量在550公斤左右,亩均收入4000多元。
“今年我们从8月21日起正式启动收割作业,截至目前,已完成近万亩地块的采收工作。为保障收割效率,我们投入了8台最先进的大型收割机,效率十分突出,15分钟左右就能装满一车,100亩地的收割任务能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同时,我们还配备了16辆大型的拉运车,预计在9月底全部收获完成。”伊犁秋丰种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负责人赵子龙说。
收割完的制种玉米被运往位于别斯托别乡铁勒哈拉村伊犁秋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加工厂内,晒场上晾晒的玉米果穗,经过烘干、脱粒、籽粒烘干等一系列加工流程,在确保种子质量达标后,出仓进行精选、分装、入库,等待销售。
新源县元利恒农机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农机负责人岳新伟介绍:“今年我们合作社的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目前已全面进入秋收最繁忙的阶段。为高效推进加工工作,合作社配置了5条生产线,日加工鲜果穗能力超3000吨,可产出成品籽粒约1500吨。我们正在加班加点地进行生产,争取在10月初完成所有深加工。”
近年来,新源县立足自然条件优势,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以发展制种产业为抓手,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实现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之间的有效对接,让制种产业成为与农民利益连接最紧密、获得效益最稳定的支柱产业。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9-12]
-
[09-12]
-
[09-12]
-
[09-12]
-
[09-12]
-
[09-12]
-
[09-12]
-
[09-12]
-
[09-12]
-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