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新疆逆袭成粮仓 粮食产量超越中亚各国!
/yumi/ 2025年9月12日 网易
广告

  新疆的粮食总产量在2023年达到了2119.2万吨,首次突破2000万吨大关。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它比中亚地区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哈萨克斯坦整整多了400万吨。

  更令人惊讶的是,新疆的粮食单产在2024年已经达到524.8公斤/亩,跃居全国第一。

  沙漠戈壁如何能变成大粮仓?

  历史上,新疆并不是一直以粮食生产见长的地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疆粮食生产主要满足本地需求,外运规模有限,后来通过垦区建设、兵团农业开发以及大型灌区的兴建,粮食产量才逐渐上台阶。

  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大型水利设施、农田土地整治、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让新疆粮食产能释放速度加快,这种积累最终在近几年集中显现出来,一举让新疆跻身国内粮食产量的重要来源。

  如果关注过一些国际粮食主产国的情况,就会发现新疆这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科技和工程手段实现产量攀升的模式,其实并不多见。

  官方数据显示,新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持续提高,小麦、玉米等作物在机械化耕种、精准灌溉的支持下,产量连年攀升。

  尤其是近几年,新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投入极大,这不仅意味着农田水利、电力、道路设施的全面提升,还代表生产方式现代化后的稳定产出能力。

  和很多中亚国家依赖天然降水的农业方式不同,新疆早就普及了大面积滴灌和喷灌技术,而这些技术又和信息化管理结合,比如灌溉定额、节水指标、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等,都在精准提升作物产量的同时节约了用水。

  新疆已经在农业结构上进行了动态调整,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粮食生产能力要有保障,新疆在保持经济作物优势的同时,逐步扩大粮食作物面积。

  相比中亚几个以畜牧和小麦为主的国家,新疆的作物组合更多元化,不仅产粮,还能保障油料、饲料等多个品类的自给自足。

  产量的增加,直接体现为粮食安全的防线更坚固,毕竟国内粮食消费总量庞大,任何一个稳定产量的生产区都能为整体供应链减轻压力。

  之所以说新疆“逆袭”,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习惯性地把中国北方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和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区划上等号,而新疆的知名度更多停留在棉花生产上。

  但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新疆的农业定位被重新审视。

  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新疆作为向西开放的前沿,不仅在农产品加工、储运、出口方面有了更高效率,也借助了技术、资金和市场的外部资源来反哺本地农业生产。

  这个过程中,粮食作物的种植和深加工体系也逐渐完善,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打通,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提高了整体效益。

  其实新疆和中亚的差异不小,虽然纬度和气候有相似之处,但新疆在水资源调配上更有主动性,这得益于几十年来持续建设的水利工程。

  从塔里木河流域到伊犁河谷,新疆的水资源调控系统在全国也是具有示范意义的。

  和很多依赖自然降水、易受干旱波动影响的农业区不同,新疆可以通过精准灌溉来稳定产量,抵消部分气候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新疆能够实现产量突破,并在粮食作物上稳定超过周边国家生产规模的重要原因。

  新疆能够继续扩大粮食产量,还有一个现实基础,就是可开垦的土地资源潜力依然很大。

  虽然新疆地广人稀,但可耕地并非没有限制,过去很多地方因为水利条件不足或交通不便无法大规模开发。

  现在情况不同了,随着基础设施网络延伸到更多区域,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得以铺开,可耕地开发的成本和周期显著降低。

  未来几年,新疆仍有多片区域可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转化为高产稳产农田,这也是标题里“潜力巨大”的来源。

  把新疆放到国际农业格局中来看,它的产量变化不仅关乎国内粮食安全,也会对周边区域粮食贸易格局产生影响。

  中亚一些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产量不高,进口依赖度比较大,而新疆完全有条件在国内自给的基础上,与这些国家开展农产品贸易。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这种合作会有更多政策便利,同时新疆的产能和技术可以推动区域农业共同进步。

  这种合作对稳定地区粮食供应链非常重要,也符合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

  有意思的是,新疆粮食发展的模式,还可以与新疆在棉花领域的经验对照。

  棉花生产上的高度机械化、产业链一体化,对粮食生产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比如大型联合收割机、农田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在粮食作物生产中逐步普及,直接提升了效率。

  新疆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很多设备已经实现本地化生产供应,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也提升了农民的收益预期。

  这种产业配套的完善,是新疆能够持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的“隐形”优势。

  像哈萨克斯坦虽然国土面积更大,但受气候和耕作制度的限制,单产水平不高,而新疆通过稳定的灌溉体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单产提升到与国内重点产区接近的水平,同时在土地利用率上还有提升空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新疆在总产量上能够超过中亚不少国家。

  展望未来,新疆在粮食领域的优势有望继续扩大,国家层面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意味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会持续增加。

  新疆在“农业装备+信息化”结合上的探索,会继续向更精细化、更智能化方向推进。

  同时,人口集中区域的现代物流体系完善,也能降低粮食外运成本,进一步增强新疆粮食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全球多地受极端气候、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粮食供需关系存在波动,在这种背景下,新疆稳定的高产区位意义就更明显。

  产量超过中亚多国的事实背后,是几十年政策扶持、工程建设、科技进步和产业协同的结果。

  新疆粮食生产道路的可持续性和潜力,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而这种信心不是空话,而是用确凿的产量数据和稳定的供应能力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网易
广告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
广告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