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持续完善灌排工程体系,推动节水灌溉。目前,全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达到10.86亿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粮食丰收离不开灌溉保障。灌溉面积,是指有一定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全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达到10.86亿亩,让中国粮食丰收有了重要保障。
耕地灌溉面积增加,背后是灌排体系逐步完善。灌区是粮食产能提升的重要水利支撑和保障。经过多年努力,全国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建成泵站、机井、塘坝等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700多万处,水渠1000多万公里。全国已建大中型灌区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但一些灌区存在设施老化、能力下降、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今年以来,各地水利部门抢抓时机开展冬春修,加快完成灌区项目和灾毁灌排工程修复,解决渠道输水不畅、卡点堵点问题,补齐灌排体系短板,保障科学灌溉、有序用水。截至目前,全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达到10.86亿亩,以占全国5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80%以上的粮食。大中型灌区亩均产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到2倍,是旱地的2.5倍到3倍,灌区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耕地灌溉面积增加,背后是节水举措不断落地。我国农业用水占国民经济用水总量保持在60%以上,是最大的用水户,有巨大的节水潜力。近年来,从田头到源头,节水举措不断落地。各地大力推广精准灌溉、水肥协同等技术,“浇地”变“浇作物”,告别“大水漫灌”,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的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等高效节水灌溉呈区域规模化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6.38亿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4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4年的0.530提高到0.580,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从2014年的402立方米下降到342立方米,实现了增产增效不增水。
耕地灌溉面积增加,背后是水资源的科学调度。越是干旱,越需要统筹用好每一滴水。随着农作物生长,当现有水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科学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成为缓解旱情下用水紧张的关键一招。今年的灌溉关键期,在淮河流域,水利工程通过“蓄、引、提、调、节”一体化手段,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水源;在黄河流域,黄河干流上中下游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在淠史杭灌区,通过数字孪生平台的蓄水监测模型,实时掌握灌区水库及塘坝蓄水量,优化蓄水、提水、供水等调度,精准供水配水,提高灌溉供水效率和效益。今年全国春灌累计供水570亿立方米,灌溉耕地4.3亿亩,为夏粮丰收、早稻总产单产双增收提供了坚实水利保障。截至9月中旬,夏灌累计供水近2000亿立方米,灌溉耕地近8亿亩。
延绵交错的渠系、滋润田畴的清水,托举着一季又一季的丰收。稳步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逐步提升灌区灌溉效率,不断创新现代化灌区建设体制机制,保障我国灌溉面积和粮食产量稳步增加,“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9-23]
-
[09-23]
-
[09-23]
-
[09-23]
-
[09-23]
-
[09-23]
-
[09-23]
-
[09-23]
-
[09-23]
-
[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