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跃上了1.4万亿斤新台阶,中国饭碗装了更多中国粮食。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金秋时节,记者走进东北沃野大地,看黑土地上好“丰”景。
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中国大豆看龙江,龙江大豆看黑河”。9月的黑河,漫山遍野的大豆高低错落,豆荚密布,轻轻一碰便迸出圆润的豆粒。
今年种了1万亩大豆的种植大户盖永峰难掩喜悦。“今年的结荚率特别高,豆粒非常饱满,预计亩产能到200多公斤,好的地块能超250公斤。”他说。
大豆产量高低、品质优劣,关键看种子。走进黑龙江富尔五大连池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展示大厅,一捆捆不同品种的大豆一字排开。“这是黑河43、五豆188、登科13号……”公司负责人施海鹏介绍,公司成立于2004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同时也是大豆种子销售全国十强企业。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先进的育种技术和设备,开展生物育种研究,研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富豆”“富中豆”“富农”等9个大豆新品种。
“最近五年,公司的研发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税务部门辅导下,研发费用归集、凭证管理等越来越规范,纳税信用等级不断提升,由M级修复达到B级,2024年又达到A级。纳税信用等级提升后,公司更容易得到客户信任,多家权威生物育种企业和机构主动与我们开展合作。”施海鹏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头关系农民增产增收,一头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大豆种植区,在解决大豆育种的“卡脖子”问题上,东北的专家和企业有着时不我待的使命感。目前,仅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就有国家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3处、国家级制种大县4个、国家级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自主培育大豆品种200余个。良种年供给能力41万吨,占北方春大豆市场份额的50%以上。2025年全市良种基地面积300万亩,未来5年将达到340万亩,满足全国1亿亩大豆良种需求。
“我们要把大豆的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中国粮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的专家表示。
耕、种、管、收全有“数”
金秋九月,东北平原广袤的田野上,一幅“数字秋收”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位于黑龙江的建三江七星农场,稻浪翻滚,一望无际的水稻正处于成熟的最后关键期。抓住水稻收割前的空闲时间,农场的农机手们正对负责秋收的主力军——数十台无人驾驶农机具,进行细致的检修。
“在七星农场、创业农场等多个水田、旱田无人化农场示范点,我们采用无人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大豆,无人驾驶收割机和接粮车协同作业,效率比人工作业高很多。”黑龙江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水务局局长丁鹏说。
“钢牛铁马”动力十足,背后也有税收的支持。佳木斯农高区税务局辅导企业合规精准适用涉农税费政策,有效减轻农场和农户的负担,使更多先进的农业机械得以引进和更新换代。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建三江地区涉农企业享受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涉农企业销售农业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农民专业合作社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红利上亿元。
灯一亮、虫“报道”,摄像头一拍、AI来计算,数据立刻传到后台……在大连瓦房店市谢屯镇前进村稻田边,高约3米的自动拍照虫情监测识别测报灯格外醒目,作为大连市今年新安装的93台(套)智能化病虫疫情监测设备之一,它就像一个“虫情哨兵”,能诱捕害虫,智能识别害虫数量和种类,精准判断害虫防治最佳时间。
“根据监测数据能实现科学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保障全市粮食生产安全。”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植保站站长曲长里表示。
在内蒙古,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前沿技术照亮了草原农业发展的新方向。站在磴口县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磴口县紫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王建国轻点手机屏幕,智能水肥一体机便开始均匀灌溉。“这套系统能节省40%的用水量,每亩增产100公斤。目前,合作社已建成近3万亩智慧农田。”王建国说。
据统计,磴口县2024年累计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3.8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
天上有北斗卫星环绕,地上有智能化农机装备穿梭,田间还有多种传感器实时传输农情信息。随着农业科技的深入推进,种田正变得更科学、更高效。
粮食存储加工流通更“智慧”
盘点库存、监测粮情、升级设施……黑土地丰收在望,众多粮食收储和加工企业开始忙碌。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中粮贸易(肇东)粮食储运有限公司,一座座储粮浅圆仓整齐排列,公司正在做今年玉米、大豆的收购计划,对新的智能化仓储设施进行检测。
“对于粮食收储企业,关键就是解决‘存得多’与‘存得住’的问题,这当中先进的存储设备是决定性因素。”中粮贸易(肇东)粮食储运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侯力嘉介绍。
近年来,企业通过引入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实现粮情监测、出入库流程数字化管控,确保粮食储存安全和质量可追溯。“我们今年即将投入使用的数智化粮库非常便利,不需要人工操作,机器可自动识别运输车辆车牌,对粮食重量、粮食品质等进行自动检测。依托智能化仓储设施,我们能确保中央储备粮及政策性粮食的存储安全。2024年,公司已配合政府完成3批次共计8万吨储备粮轮换任务,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侯力嘉说。
作为中粮集团成员单位,中粮贸易(肇东)粮食储运公司对信用十分珍视,自2020年以来一直保持A级纳税信用。“在税务干部指导下,我们定期开展税务健康检查,对账务处理、税收政策适用等进行自查,识别潜在的风险点,筑牢合规经营的防线。”侯力嘉说。
吉林清龙米业有限公司大米加工厂,机器轰隆作响,原粮清理、混合物分离、碾米、抛光等稻米生产作业,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产品产出效率的高低,壳糙分离工序尤为关键。借助国家留抵退税的政策东风,我们有了充足资金采购最新款砻谷机。这款机器相比普通胶辊砻谷机作物脱壳率提高近10%,稻米损耗率也大大降低。”清龙米业负责人杨慧霞指着刚入手的新机器说。
辽宁是全国粮食流通中转量最大的省份,在辽港集团营口港码头,往返车船如织,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粮食“迁徙”。营口港位于辽东半岛中部,拥有6个粮食装卸泊位和3条铁路运粮专线,得益于AI模型、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粮食中转量长期位居北方港口之首,是“北粮南运”的主枢纽港。
为助力港口企业平稳发展,营口市税务部门主动靠前对接企业,提前了解船舶航行计划,掌握货物信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详细梳理相关政策规定,编制税收业务指南并组织业务骨干对企业进行专项辅导。
从春种到秋收,从秋收到存储,从存储到加工,东北黑土地“丰”景正好,大国粮仓根基更稳。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9-24]
-
[09-24]
-
[09-24]
-
[09-24]
-
[09-24]
-
[09-24]
-
[09-24]
-
[09-24]
-
[09-24]
-
[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