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马龙各地的田间地头,一台台青贮收获机往来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玉米秸秆被快速收割、切碎,随即运往附近的青贮窖进行压实、密封。马龙区粮改饲项目青贮玉米收贮工作正如火如荼推进,为畜禽养殖产业筑牢饲草保障“压舱石”。
马龙区高度重视粮改饲项目实施,将其作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提前谋划、精准施策,为青贮玉米收贮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制定详细收贮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指标、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印发操作规程等方式,压实乡镇及经营主体责任;另一方面,统筹调度青贮收获机、运输车辆、青贮窖等设备资源,建立“收获——运输——青贮”全链条调度机制,及时打通农机调配、道路运输等堵点,保障收贮流程“无缝衔接”,目前已实现“当日收割、当日运输、当日青贮”;同时技术服务同步跟进,为收贮质量保驾护航。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围绕青贮玉米最佳收割期判断(蜡熟期为最佳)、切碎长度控制(2~3厘米为宜)、压实密封操作等关键环节,开展“面对面”指导,累计发放技术手册100余份;针对部分种植户和养殖场的个性化需求,还组建技术服务小分队,提供“一对一”解决方案,有效降低青贮饲料霉变、营养流失等问题,推动青贮饲草品质提升。
青贮玉米收贮热潮的掀起,不仅为种植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更让畜禽养殖企业吃下了“定心丸”。“以前青贮饲料靠外购,不仅成本高,质量还没保障。现在有了粮改饲项目,自家种的玉米直接就地收贮,一吨能省好几百块,而且饲料品质看得见,牛羊吃得壮,出栏也早了!”勇贵牧业负责人指着满窖的青贮饲料,难掩喜悦之情。同时,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形成“种养联动”新格局。马龙区积极引导种植合作社、养殖企业、家庭农场建立“订单种植+统一收贮”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既解决了散户种植户“收割难、销售难”的问题,又为养殖场稳定供应优质饲草,实现“种植户增收、养殖场降本”的双赢局面。
据了解,马龙区2025年实施粮改饲结构调整1.5万亩,收贮全株青贮玉米6万吨,争取补贴资金210万元,较去年增长7.14%。通过粮改饲项目实施,当地青贮饲料自给率提升至85%以上,畜禽养殖成本平均降低9.6%,77家肉牛养殖企业实现增收增效。也为冬季畜禽养殖提供充足饲草保障,同时推动粮食种植结构从“粮经二元”向“粮经饲三元”优化,为农牧循环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9-26]
-
[09-26]
-
[09-26]
-
[09-26]
-
[09-26]
-
[09-26]
-
[09-26]
-
[09-26]
-
[09-26]
-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