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丰收曲 静宁牛产业迎新机
秋分刚过。静宁的梯田上。机器轰鸣。青贮玉米的收割季。正如火如荼。
20万亩粮饲兼用玉米。47万吨青贮饲料。这是静宁为平凉红牛准备的过冬“口粮”。
你看那三合乡的层层梯田。大型青贮收割机张开巨口。整株玉米瞬间被吞入。粉碎。喷涌成绿色碎末。直接装进并行的运输车。黄湾村党支部书记高升站在地头算账:“120亩青贮玉米。够我家40头红牛吃一冬”。省去脱粒晾晒。成本降了。营养还更全。
灵芝乡的闫建龙承包了320亩地。他笑着说今年雨水好。玉米长得特别旺。合作社286头牛。越冬饲料就靠这500多吨青贮料。收割机与装载车并肩作战。切割粉碎装车。一气呵成。
静宁人搞的是循环农业。种养结合。以养促种。以种促养。玉米秸秆不再焚烧。变成“草罐头”。环境压力小了。地力还提升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真正双赢。
农机成了绝对主力。全县投入140多台自走式青贮收获机。一台机器一天能收40多亩。顶过去全村人干一周。农机合作社遍地开花。静宁的农机总动力已经达到29.52万千瓦。
订单农业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合作社按1200元/亩的价格统一收购。农忙时每天130到150元的务工收入。种植有销路。增收有渠道。灵芝乡的养殖小区发展到11个。全乡牛存栏量达到12814头。
秸秆青贮解决了大问题。冬春饲草不再短缺。青贮饲料香味浓。牛爱吃。育肥快。静宁牛饲养量达到18.7万头。出栏7.5万头。养牛成了致富主导产业。
秋收时间紧。全县组织32支技术服务队。抢收抢贮。十月初要全部完工。青贮池温度控制是关键。技术员随时待命。
静宁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农业不是粗放耕种。是精细计算。是把每一根玉米秆都变成效益。乡村振兴。就在这收割机的轰鸣声中。在这青贮池的发酵里。静静生长。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9-29]
-
[09-29]
-
[09-29]
-
[09-29]
-
[09-29]
-
[09-28]
-
[09-28]
-
[09-28]
-
[09-28]
-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