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农垦玉米亩产创47年新高
/yumi/ 2025年10月9日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
广告
10月6日,玉米收割中。
十月金秋,北纬49.9°的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诺敏河农牧场分公司的1.51万亩玉米地迎来建场47年来的最高产量。10月6日,联合收割机穿梭于金色田垄间,将亩产1650斤的“丰收答卷”送入粮仓,较去年增产40余斤,昔日“十年九不丰”的“种植禁区”,如今奏响现代农业的丰收乐章。
收割机放粮转运中。
这片位于兴安岭脚下、第六积温带的农田,曾因年均积温仅1900摄氏度,被当地百姓称为“冷板凳”,职工回忆“以前种啥赔啥”。转折始于科技创新:分公司通过“横垄改纵垄”提升光照利用率,历时三年筛选寒地适配“冠军种子”,构建“无人机航化+大机械管护”立体作业模式;同时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修复黑土地,让“疲惫”耕地重焕活力。
丰收的笑容。
“2019年试种时亩产仅800斤左右,如今产量翻番!”农牧科技部工作人员潘太生手持饱满玉米穗介绍。从“禁区”到“粮仓”,诺敏河农牧场的蜕变,成为现代农业科技赋能北疆农业的生动注脚。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作者:李新军 宋丽丽)
文章来源:内蒙古日报·草原云广告

与玉米,玉米种植,玉米产量相关的文章:
-
[10-09]
-
[10-09]
-
[10-09]
-
[10-09]
-
[10-09]
-
[10-09]
-
[10-09]
-
[10-09]
-
[10-09]
-
[10-0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