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大荒集团延军农场的13块示范田里,农技人员一边记录着实收情况,一边比对前期实验数据,这张从实验田到大田的粮食增产网络,正迎来成果检验的关键时刻。
“两条示范带就是我们的技术‘试验场’和‘展示窗’。” 农场农业发展部总经理白洪波指着地图上的延萝线与国道331沿线介绍。依托这两条科技示范带,农场将耕地特点与标准化要求精准对接,在13处示范田集中落地核心技术,玉米种植严守“四精两管”标准,从精准选种到精细管护全链条把控;大豆推广“大垄宽台匀密”模式,通过合理密植为增产腾出空间。
更关键的是,示范带成为“五良融合”实践的前沿阵地。在这里,良田建设与测土配方施肥同步推进,确保耕地地力稳定提升;良种筛选聚焦耐密抗逆特性,与当地积温条件精准匹配;良机与良法深度协同,播种、施肥等环节实现机械化与标准化衔接。“示范带里每块地都有‘技术档案’,为后续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正在记录粮食产量的农技员徐小婷说。
在同一块耕地、相同品种的前提下,为何管理差异会导致产量波动?这一问题成为农场深挖增产潜力的突破口。今年以来,农场围绕品种、种衣剂、玉米二次包衣、肥料等6个核心维度,设计了近50个试验处理,以“加减乘”思路开展单一变量攻关。
农业技术人员记录大豆长势
“‘加’就是补充关键元素,‘减’是剔除无效投入,‘乘’是激活协同效应。” 白洪波解释道。在肥料试验区,增施中微量元素的地块已显现明显优势。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提升,呈现出深绿色光泽,根系下扎深度较常规地块增加,抗倒伏能力增强。这些来自田间的直观变化,为精准施策提供了最鲜活的依据。
试验田的突破正在加速向大田转化。农场已着手对近50个试验处理项目进行效果评估,筛选出包括中微量元素增施在内的多项有效措施。“明年我们要做的就是‘精简聚焦’,把验证有效的技术打包成核心方案,让好技术接地气、能复制。”白洪波表示。
按照规划,明年农场将深化“加减乘”策略,把示范田的成果转化为可规模化推广的“技术套餐”,保留增产效果显著的关键措施,剔除冗余投入环节,通过集成应用放大技术协同效应。届时,从示范带的“单点突破”到全域耕地的“普遍提升”,科技成果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粮食产能优势。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10-15]
-
[10-15]
-
[10-15]
-
[10-15]
-
[10-15]
-
[10-15]
-
[10-15]
-
[10-15]
-
[10-15]
-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