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通辽年沙尘暴次数下降60% 粮食和饲草增产超20%
/yumi/ 2025年11月18日 内蒙古日报
广告

  “十四五”收官之际,通辽市以坚实举措交出亮眼答卷——这座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的城市,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绘就一幅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绿富同兴新画卷。

  曾经风沙肆虐的科尔沁沙地,如今已是乔灌草交织的生态屏障。“以前刮起风来,窗户缝都得贴胶布,地里的庄稼全被沙埋了。”11月14日,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牧民赵永刚回忆道。他的这句话道出了沙区百姓曾经的苦楚。“十四五”以来,通辽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依托“三北”工程等重大项目,完成林草生态修复2164.8万亩,治理沙化土地2000余万亩。生态改善带来显著效益,年沙尘暴次数下降60%,1500多万亩耕地和2000多万亩草原得到有效庇护,粮食和饲草增产超20%,森林面积稳步增至1720.5万亩。

  治沙与致富的深度融合,让黄沙变“金沙”。每年春季,通辽大地上的“塞外红”种植农户都会忙着给苹果树剪枝。“这果树既能卖钱,又能固沙,好处多得很!”科左中旗敖包苏木巴彦敖包嘎查村民王春生介绍,“这果树耐寒抗旱,盛果期一亩地能结750公斤果子,林下还能搞养殖,咱这也是一地双收!”目前,通辽市“塞外红”苹果栽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值超6亿元,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还获得了国际森林认证认可计划PEFC标识。每年收获季各地客商都会来“抢单”,果农的钱袋子一年比一年鼓。

  水环境治理实现历史性突破。断流27年的西辽河干流于今年春秋两季全线过流累计40余天。74岁的摄影师王金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时刻:“童年记忆里波涛滚滚的母亲河,断流后河床沙尘飞扬,如今天鹅、大雁云集河面,又能看到‘碧波映飞鸟’的盛景了。”这背后是“天空地”一体化的系统治理: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精准定位河道卡点,清理阻水问题47处,调度3.76亿立方米生态用水滋养干涸河床。而60.97亿元水利资金的持续投入,以及引绰济辽、LXB供水两大工程的推进,更让水资源保障有了长效支撑——预计2026年起每年将新增3.95亿立方米地表水供给。

  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在田间地头结出硕果。“自从建了高标准农田,地连成片、浇地方便,一亩地比往年增产200多斤!”开鲁县小街基镇联盟村村民彭健站在丰收的玉米地里,看着收割机穿梭作业满脸喜悦。扎鲁特旗嘎查党支部书记戴白龙也深有感触:“以前地块零散、灌溉不便,现在新井、新路、滴灌带全配齐,玉米增产明显!”“十四五”期间,通辽建成高标准农田401.7万亩,引入科研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推行灌溉自动化、水肥一体化模式,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4亿立方米,2024年农业节水更是达8.84亿立方米。

  生态质量的跃升让群众获得感倍增。2024年,通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2天,较2020年增加9天,细颗粒物浓度累计下降17.6%;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从40%提升至60%。大唐通辽科左后旗光伏治沙项目更展现出“板上发电、板下生绿”的魔力,运维主任孙海东介绍:“两年前还是荒沙,现在光伏板下牧草没过脚踝,每年发绿电1.8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5.9万吨标准煤。”如今,该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3.16%,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8.5%,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从西辽河的粼粼波光到沙地上的光伏蓝海,通辽用五年实践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这片曾经饱受生态之苦的土地,如今正以绿色为底色,以创新为笔墨,在科尔沁大地上描绘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丽画卷,也让人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内蒙古日报
广告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
广告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