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沃野流金。眼下,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的玉米迎来全面丰收季,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收割机轰鸣、农户忙碌的身影,沉甸甸的玉米棒承载着农户的增收希望,绘就出一幅丰收的乡村振兴画卷。
记者走进城川镇大场子村的玉米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的玉米田郁郁葱葱,饱满的玉米棒挂满枝头,金黄的籽粒饱满紧实,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割秆、摘穗、脱粒、秸秆粉碎还田等工序一气呵成,农户们紧随其后,忙着将脱粒后的玉米装袋、转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总共种的是80来亩玉米,两三天就收完了,每亩能产2000来斤玉米,总共能产十几万斤玉米,估计带来16万收益。”大场子村农民张子信随后,记者来到农户张子信家中,动作娴熟地将满载玉米的车辆驶入院内,稳稳倾倒出金黄的玉米摊开晾晒,还不时俯身拨开玉米堆,仔细查看籽粒的干燥度与饱满度。
据了解,大场子村玉米种植示范区面积达1000亩,通过示范带动,辐射周边2万亩玉米种植区域。该示范区预期平均亩产可达1000公斤,其中灌溉水利用效率、玉米单产水平均比周边常规种植区域高出5%以上,综合节本增效幅度也超过5%。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旗农牧和水利局结合区域积温条件,精心筛选适宜密植的玉米品种;同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精准耕播等先进农业技术,并创新性地划分技术攻关、评比展示、示范推广三大功能区域,重点推广高产耐密玉米品种。此外,国家、自治区等多层级农业专家团队还持续提供技术支持,为示范区高产高效保驾护航。
我们通过实施这个秘制型玉米种植,实行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打药、统一播种的‘四统一’管理方式,不仅让玉米产量显著提高,还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大场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锦平如今的大场子村,不仅靠玉米丰收让农户鼓起了“钱袋子”,更以科学种植、示范带动的模式,成为城川镇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从机械收割到节本增效,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现代农业的活力,也为周边村庄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随着农业技术的持续升级、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鄂托克前旗将继续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带动更多农户走上高产增收、稳定致富的道路,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沃野之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11-19]
-
[11-19]
-
[11-19]
-
[11-19]
-
[11-19]
-
[11-19]
-
[11-19]
-
[11-19]
-
[11-19]
-
[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