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夏玉米灌浆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yumi/ 2025年8月18日 众播生活
广告

  夏玉米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此时玉米植株养分向籽粒快速输送,对养分、水分需求旺盛,但同时也进入病虫害高发期。这一时期的病虫害若防控不当,极易导致叶片功能受损、籽粒灌浆不足,直接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因此,科学精准做好灌浆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保障夏玉米丰产丰收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控原则及具体技术措施等方面,系统阐述夏玉米灌浆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夏玉米灌浆期病虫害发生特点

  夏玉米灌浆期通常处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中,此时玉米植株高大、田间通风透光性较差,为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时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茎基腐病等;常见的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虫、棉铃虫、粘虫等。

  从病害发生规律来看,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形成黄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干枯,影响光合作用;锈病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发病时叶片上产生黄褐色或红褐色锈状孢子堆,导致叶片早衰;茎基腐病则危害玉米茎基部,造成茎秆腐烂、植株倒伏。

  从虫害发生规律来看,玉米螟幼虫蛀食玉米茎秆和果穗,导致茎秆折断、果穗发育不良;蚜虫群集在玉米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同时分泌蜜露引发煤污病,影响叶片功能;棉铃虫和粘虫则以玉米叶片为食,严重时可将叶片啃食殆尽,对玉米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二、夏玉米灌浆期病虫害防控原则

  夏玉米灌浆期病虫害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充分发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基础作用,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确保防控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一是预防为主原则。通过采取合理轮作、选用抗病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虫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病虫害高发期到来之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

  二是综合防治原则。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控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防控体系。避免单纯依赖化学防治,充分利用生态调控手段,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三是科学安全原则。在使用化学农药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掌握正确的施药时间、施药剂量和施药方法,避免盲目用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减少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同时,注意施药人员的安全防护,防止农药中毒事故发生。

  三、夏玉米灌浆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夏玉米灌浆期病虫害防控的基础措施,通过优化种植管理方式,创造有利于玉米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1. 选用抗病虫品种。在夏玉米种植前,选择经过审定的抗病虫性强、适应性好的优良品种,从根本上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不同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存在差异,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择适宜的品种。

  2. 合理轮作倒茬。实行玉米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如与大豆、棉花、蔬菜等作物轮作,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虫卵的积累,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轮作周期一般为2-3年。

  3.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场所。在玉米灌浆期,合理浇水施肥,避免大水漫灌和过量施肥,防止田间湿度过高和植株徒长。同时,适时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虫能力。

  4.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避免种植过密导致田间通风透光性差,为病虫害发生创造有利条件。一般来说,夏玉米的种植密度每亩控制在4000-5000株为宜。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诱杀或驱避害虫,减少害虫数量。

  1. 灯光诱杀。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等成虫,降低害虫产卵量。杀虫灯应设置在田间开阔处,高度以离地面1.5-2米为宜,从傍晚到次日凌晨开启。

  2. 性诱剂诱杀。针对玉米螟等害虫,在田间放置性诱剂诱捕器,利用性信息素诱杀雄虫,破坏害虫的交配繁殖,减少害虫种群数量。诱捕器应设置在玉米植株中部,每亩放置1-2个,定期更换诱芯。

  3. 人工捕捉。对于发生量较少的害虫,如玉米螟幼虫、棉铃虫幼虫等,可组织人工进行捕捉,减轻害虫危害。同时,及时摘除田间的病叶、病穗,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病原菌传播。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制剂控制病虫害,具有环保、安全、可持续的特点。

  1. 利用天敌防治。保护和利用田间的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瓢虫、草蛉等,这些天敌可捕食玉米螟、蚜虫等害虫,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田间可通过种植显花植物等方式,为天敌提供蜜源和栖息场所,提高天敌的控害能力。

  2. 施用生物制剂。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枯草杆菌、春雷霉素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例如,喷施苏云金杆菌可有效防治玉米螟幼虫;喷施枯草杆菌可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等病害;喷施蚜茧蜂可防治蚜虫。生物制剂具有专一性强、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应优先推广使用。

  (四)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夏玉米灌浆期病虫害防控的重要手段,在病虫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选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确保防治效果。

  1. 病害防治

  - 大斑病和小斑病:当田间病叶率达到10%时,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可选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按照说明书要求的剂量和浓度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

  - 锈病:在发病初期,选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环唑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施1-2次。

  - 茎基腐病:对于茎基腐病的防治,可在发病初期采用灌根的方式,选用恶霉灵、甲霜恶霉灵等药剂,每株灌药液200-300毫升,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2. 虫害防治

  - 玉米螟:当玉米螟卵孵化高峰期或幼虫蛀茎前,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茚虫威等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重点喷施玉米心叶和果穗部位。

  - 蚜虫:当田间蚜虫虫口密度达到每百株500头以上时,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注意喷施叶片背面。

  - 棉铃虫和粘虫:在幼虫3龄前,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均匀喷施玉米叶片,确保防治效果。

  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施药,不得随意加大用药剂量和施药次数;二是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避免害虫和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三是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一般在晴天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后施药,避免在高温强光或雨天施药;四是注意药剂的混配使用,当多种病虫害同时发生时,可将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和杀虫剂科学混配使用,提高防治效率,但要注意避免药剂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四、结语

  夏玉米灌浆期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直接关系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广大种植户应充分认识到这一时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积极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同时,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范,科学安全用药,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确保夏玉米生产安全、优质、高效。通过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应用,为夏玉米丰产丰收提供坚实保障。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众播生活
广告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
广告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