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关注 |
豆粕 | 大豆 | 玉米 | 鱼粉 | 添加剂 | 乳清粉 | 杂粕 | 油脂 | 畜牧市场论坛 |
【01】农产品促进财富转移 预测豆价需要想象力 |
相对于基本金属的疲态,近期农产品价格持续坚挺,其中大豆及油脂价格更是连连上涨。有观察人士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固然成为CPI走高的驱动力之一,但其相对其他消费品的“引领”式上涨也有利于收入向农民倾斜 |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 |
【02】原料极度紧缺油粕走势看好 支撑豆价高位运行 |
当前影响国内大豆市场的最不确定因素就是美盘的走势,近期在缺乏基本面消息指引的情况下,美盘一直受宏观经济面的作用维持区间震荡格局。但11 月7日隔夜美盘的大幅破位上涨,刷新了近三年高点,用CBOT1 月合约理论计算的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已达4400~4600元/吨。 |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
【03】秘鲁鱼粉价格继续下跌 |
|
新捕季越来越近,本周南美鱼粉市场保持安静,然而大部分贸易合同倾向于越来越低的价格,与其他肉类蛋白比价格优势明显。过去两周买家采购积极性已经提高,但是成家量仍然不大 |
|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
| |
【04】磷酸氢钙再显涨势 |
受原料涨价影响,产区磷酸氢钙价突高,出货偏紧,目前四川一线品牌继续停报。二线品牌报价基本在2500元/吨,而三佳今日提价到2600元/吨,这是首次一二线厂家报价持平,三线品牌出厂价在2450元/吨,目前产区硫酸的价格已上涨到850元左右 |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 |
【05】市场需求旺盛 运输成本增加 玉米价格小幅攀升 |
商务部监测显示,近期市场需求旺盛、运输成本增加拉动玉米价格上涨。11月上旬,全国玉米平均批发价格为1593元/吨,较10月下旬上涨0.19%;玉米平均零售价格为1663元/吨,较10月下旬上涨0.24%。 |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 |
【06】国内菜粕市场行情继续攀升 |
近期,国内菜粕市场行情继续攀升,各地菜粕供应继续趋紧,零星菜籽价格也大幅上涨,生猪养殖保持恢复态势,多数饲料企业库存菜粕偏少,豆粕价格继续高位上涨,预计受豆粕坚挺上扬提振,近期国内菜粕市场行情仍有上涨空间, |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 |
【07】全球粮食价格上涨致牛奶涨价 |
事实上,就在今年上半年,因为奶牛喂养饲料大幅涨价,而鲜奶收购价格却一直没有上涨,难以承受亏损压力的许多奶农已经把养牛场的奶牛卖了十几头,而且一些养牛户也都不愿养牛了 |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 |
【08】国内油脂涨跌关键在外盘,油厂应提防风险 |
连日来,为抑制国内油脂价格的过高上涨,国家不断加强调控措施,稳定物价。但是外盘却不断较劲,迅速飚升创造极度利多行情。受外盘的带动,国内油脂市场行情涨势强劲,多数品种创历史新高,其中 |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
| |
【09】豆类集体上涨 豆油突破9600关口 |
周二,CBOT大豆劲扬至三年新高,受惠于中国需求旺盛。不过豆油期货则因原油疲势而下滑,因有迹象显示油价逼近100美元将损及全球需求。11 月大豆收高11.5美分,报1044.25美分;1月合约收高10美分,报每蒲式耳1056.25美分。 |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 |
【10】豆粕、棉粕关系紧密 上涨步伐一致 |
昨夜外盘的大涨给豆粕的上涨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今日国内豆粕现货不同程度的上涨30-50元/吨,粕价集中在3760-3800元/吨左右。由于近期棉粕跟走豆粕价格走势明显,豆粕市场一有风吹草动,立马波及到棉粕市场。 |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
|
|
法规标准 |
|
【01】发改委:大豆、油菜籽食用油加工将由中方控股 |
1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颁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2004年1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4年修订)》同时废止。 |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 |
【02】国家粮食局通知要求做好当前食用植物油市场供应工作 |
建立重点食用植物油企业信息报告制度。为加强市场监测,进一步做好信息分析和预警工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局决定建立重点食用植物油企业信息报告制度, |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
为您推荐 |
【01】公关策略分五星,你的企业是几星? |
在广告费越来越难以承受,在媒体的种类与数量越来越多,在消费者产生资讯焦虑的今天,公关成为了企业品牌传播的重要武器,就好像几年前曾经流行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所讲的, |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 |
【02】员工离职的232现象 |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选、育、用、留人的过程,选育用人暂且不多说,留人实际上也是员工关系一个重要的范畴。众多的公司经过分析比较,发现员工离职较为集中有三个时间段,即入职的第2周、三个月试用期届满及在公司工作了2年的老员工,这就是员工离职的232原则。 |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 |